上期針對派利是的讀者講「方程式」,今期則側重收利是的讀者,尤其是在職的(非學生) 。今年您有甚麼打算?
【利是對學生的意義】
筆者身為兩子的父親,當然經歷了很多年派利是,以及跟孩子討論如何處理今年利是的經驗……承上期 [註1] ,每份利是都是對方的一份祝福。孩子少不更事,時常問:「今天某某俾的利是,比舊年少了(多了) ……!」作為長輩的您,請問如何應對呢?
筆者身為父親及斜槓族的多年,深深感受到經濟寒暑表效應;較大封的利是,就是他去年入息好;較細封的,就是他去年比較艱辛。當然,大細封亦會反映派利是者對孩子的重視和疼愛程度。
筆者在此希望各位父母,能引導孩子以下兩點:(一) 利是金額減少,我們要體諒對方環境;(二) 利是如何妥善運用,是不好辜負對方心意的回應。
對仍是學生的子女來說,儲蓄就是比較簡單和妥善的方式。至於「儲蓄」的意義,本文尚且略過。
【利是對父母的意義】
當我們經常以「收支平衡」論來看待今年「利是交換大行動」的報告:「今年派出了$6500,兩位囝囝合共收回$6180,今年虧蝕了$320…」
閱讀過上一節,作為父母的您可能經已恍然大悟!除金錢上,年假其實是一個休假、家人相聚、也是一次:《家族人脈科》和《家族歷史》的密集式補課 (intensive revision course) 。近年筆者收到不少移民外地和孩子正在國際學校上學的父母查詢:如何找中文補習老師去彌補孩子對中國文化的疏遠……既然懂得去彌補,何不乾脆把握拜年相交這個黃金時機,在交誼的過程中,引導一眾親友們,去分享一些對孩子有積極教導的話題。
【利是對在職人士的意義】
第三類想探討的讀者(在職人士),正是本文的焦點。尤其是尚未結婚的「瀟灑一族」,每年收到的利是,除了是茶餘飯後的一個話題,最終可能只轉化成半部新手機?一隻智能手錶?
這樣也好,至少在往後的一年,每當拿出手機(手錶) 時,也能記起背後有一眾疼錫您的親友,仍對在職的您持續祝福。
筆者近月認識了一些朋友,來自一個長者機構,他們除了需要,也別具創意,一個《新春利是顯愛心》計劃,可能令您今年的利是,找到一個別具意義的出路……
【基督教耆福會】
當大家偶爾想起為社會出一分力,想當起義工來,您會想起甚麼活動?賣旗、派飯、清理/維修基層人士的家居、探訪老人院……上述列舉的活動,您曾參與哪項?當中,您又能猜到哪項是最受疫情影響?而該活動是持續性,以致受影響的程度最為深遠;答案就是「探訪老人院」。
跟友人的飯局中,了解到「基督教耆福會」[註2] 在高峰期每日要出隊10次去外展探訪不同院舍,項目中的職員/義工,帶著無比愛心和恰到好處的技巧,是院舍中公公婆婆們的天使,院友活動範圍不多,選擇又少,每次告別時對團隊的依依不捨,只好轉化成下月團隊再臨的期望……基督教耆福會的團隊,疫情前馬不停蹄,大概可維持每月一次的常規探訪(附帶著關顧身心靈性質活動) ;個別需要的個案,團隊也儘量抽調人手,安排「床邊關顧」的服務……盡量做到:
常規可平均覆蓋,針對也盡力而為。
這隊默默耕耘的團隊,在過去3年疫情的衝擊下,由每日10次外展,退守到不能出隊;由面對面的服務,轉化成網絡和燒製VCD的節目。經已花盡腦汁,努力求變的團隊,在前線,大家可以想象到公公婆婆由對實體探訪的渴求,如何能適應網絡和VCD的替代方案?服務效果的落差,也同時伴隨著相關資源的銳減。建立了30年的機構,現在財政狀況正處於捉襟見肘的低谷。
【《新春利是顯愛心》計劃】
感恩團隊中仍能上下一心,主動調節工資的有之,靈活機動編更出勤的也有之,養專處優待命出發的當然佔大部份……
去年12月,團隊想到「如何有意義地運用兔年利是」這概念:《新春利是顯愛心》計劃 [註3] ,筆者覺得相當有創意!原因有三:(1) 這是一次性的活動,對有心人的壓力較細;(2) 這筆利是預算,不是直接從有心人的口袋裡淘,這筆款項其實是新的「進賬」;(3) 這項捐獻活動的形象很「潮」,倘有人問:「您今年逗了多少利是?怎樣運用?」您就可以答:「全數捐俾《新春利是顯愛心》計劃,去資助他們疫情復常後的探訪關顧長者事工」。是否有點特別?帶一點「潮」?
【利是對您的意義】
據筆者觀察,大部份香港人都是樂善好施!很多時只是花多眼亂,或者有心無力。「無力」的意思是指:財政上無額外資源,又或是時間上兼顧不到。今次,周朗認為:一個「潮」的項目、一份額外(不是由自己賬戶而來)的利是預算、透過一隊致力/專注/專業的服務長者的團隊……在這個普天同慶的農歷新年假期,您現在的一個決定、只需簡單的手續……您的心意將會轉化成未來12個月,對數千位公公婆婆的祝福!
您認為「意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