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行為】近期,相信大家在不同的渠道都會接觸到「躺平」、「躺平族」……的資訊,筆者身為「職場版」及「心理」的專欄寫手,就算要背上「抽水」、「打咭」之名,責任上都要從本欄的角度交待一下。請各位讀者:合則分享、不合也請包容。
簡單概括「躺平行為」的意思:面對情況,不能企著,又跑不掉,惟有躺著……身體上躺著,能減少需求/消耗;心境上平和,不作奢望;期望雨過天清,重新站立。
最後關於「期望」兩句相信是較少聽到,筆者嘗試加了少許個人理解入去。若躺平是一條「不歸路」,那仍然參與在該遊戲又有甚麼意思呢?所以筆者理解,躺平也許只是一個「過渡性」策略而矣。
【馬斯洛需求理論】馬斯洛 (Maslow Abraham) 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大師,他提倡的需求層次理論 (Hierarchy of Needs, 1943) (又稱:需求金字塔)深入民心,廣泛被學界和商界應用。筆者嘗試把該理論在此略作交待,若有缺失,請大家隨便在網絡查證。
需求金字塔字共分5層,下闊上窄;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求,要從底層開始滿足,一層滿足、穩紮後,才往上尋求……循序漸進。第一層是關於基本「生理需要」:主要是食物、空氣、水和性……等生存基本條件;第二層是關於「安全需要」:大概是人身安全,有衣服保暖和可棲身之處所;第三層是關於「社交需要」:當剛才兩個基礎安妥後,人總是想有與人交往的機會,例如工作伙伴、知心友和情侶;第四層是關於「尊重需要」:在人際關係中,對適當的自尊感,優越感……有追求,在所難免,例如升職、獲獎。最頂峰的第五層是關於「自我實現需要」:倘若下四層都經已滿足,於這階段,人總會有些夢想、有些要突破自己的期盼……例如破紀錄、有新的發明/作品。
【躺平行為跟馬斯洛是敵?是友?】坦白說,躺平和需求金字塔各自都是一個廣闊的領域,今期,筆者只嘗試在職場中,把它們關聯一下:
第一層「職場基本生存需要」。極端的躺平主義者,也許不打算踏足職場,這種不屬本文的討論範圍。倘若經已進入職場的人士,我相信您是清楚公司是以工資來換取閣下的時間、知識和技術。所以,做到基本公司要求,每月收取資薪,是正常不過的!若有人躺平不幹,我猜公司也不會久留此人。
第二層「職場安全需要」。在職安健的領域,關於人身安全,無論躺平與否,都是非常重要。但本文想探討的是:職位上、職場政治上……的安全;若果您認為躺平,會對自己在職場上比較低調,不正面跟敵人交鋒,這種行為可視為「退一步,海闊天空」,又可視為「自保」,為安全而躺平,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層「職場社交需要」。這點跟剛才第二層相約,有些人、場合,是不能如常地進行交往。所以,為保「安全」,按情況躺平一下又如何?我們香港公認的打工皇帝,他不是經常在公開場合,躺平在老闆的身旁嗎?這是一種懂分寸的素質。我猜馬斯洛也不反對。
第四層「職場尊重需要」。筆者被前輩教化過:「面是別人畀,架是自己丟!」筆者認為,有被尊重需要在所難免,在未滿足之前,鼓勵各位以我前輩的話語先作反思,然後不妨躺平一會;相信,遇到知音者時,您又可站起來了!
第五層「職場自我實現需要」。筆者進入職場三十多年,近年深深體會到兩句說話:「天時、地利、人和」及「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倘若上述兩句中的條件未成熟,又或是您未準備好……乾脆躺平一段時間,靜待機遇。
【總結】由此看來,除了第一層,入職後不能躺平不幹,其他上面四層,若能靈活地按著馬斯洛的金字塔層次,適當地「躺平」,這不失為一種「職場達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