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早前報道,中國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規模按年下降逾7%,達到4年來最低,雖然芯片業有多宗巨額交易,但投資者對創新型企業興趣普遍下降,擔心的主要是經濟和監管的不確定性。風險投資,本質就是以小博大、輸多贏少的活動,但求在大量失敗的想法中,找出難得一見的獨角獸。當投資者不知道下一個會被整頓的行業是甚麼,風險投資的吸引力自然大減。另一負面消息,是內地監管部門為了維護金融安全,有計劃提高風險投資的入場門檻,進一步打擊本來已卻步不前的資金。
風險投資,是經濟增長之本。大約10年前,有研究分析美國不同地區風險投資的影響,發現資金有「乘數效應」,除了被垂青的企業得益,其成功獲得資金的示範,還會鼓勵創業。倒過來說,風險資本萎縮,就業因而下降,將不利內地經濟增長。
當獲得風險資本難上加難,市場的回應是化整為零。創新型企業渴求資金,投資者又想找有潛力的項目,有供有求,需要的是一個有規模的平台,讓雙方找到合適的配對。這情況有點像網購未興起之時,一面有強勁的消費力,一面有強勁的生產力,欠缺的是一個雙方都信任的平台。阿里巴巴(9988)就是在這背景之下冒起的。
除了令市場更「厚」,令配對更容易,有規模的平台,更會累積可以提升平台效率的大數據。網購平台掌握了買賣雙方的大量資料(如消費者的喜好、供應商的聲譽等),廣告自然賣得更準確更有針對性。同樣道理,投資平台只要夠大,知道各行業資金供求的特點,亦會減低資源錯配的機會。例如內地的天九共享集團,就是這樣利用大數據,撮合傳統中小企和創新型企業,為創新項目尋到擴大和聯營機會。這個平台的另一有趣功能,是幫助企業在內地繁複而多變的經濟政策裡面,利用數據找出合適個別企業的補貼,並提供申請流程和相關文件,讓不同企業更充分利用「政策紅利」。
內地經濟矛盾之處,就是在這不利創新投資的環境之下,貨幣政策其實很想透過銀行體系「放水」給中小企,只是效果一直不明顯。既收緊又放鬆,且看市場力量能否在夾縫中找到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