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本保命的年代,奢侈消費不再,炫耀消費更會惹來嫉妒招來舉報。面對通縮,市場轉而炒作消費降級,也算面對現實。如康師傅(322)日前無情白事升逾一成,就是顯例。原來高盛在上周三參加了公司的企業活動,翌日發表報告,引述康師傅管理層指,估算其去年純利增長目標(10%至15%)有上行潛力,予康師傅「中性」評級及目標價10.6元。該股當天收報11.1元,升11.22%,即時「到價」。在中國,消費降級其實早就開始了,不必花費就不該花費,以方便麵和包裝飲料過活,也是顯例。
「消費降級」曾於2018年當選為年度十大新詞。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持續下跌,由2010年的18.3%跌至2017年的10.2%;2018年首8個月的累計按年僅錄9.3%升幅,更跌破過往錄得的雙位數。降級是一種經濟行為,也是一種選擇,反映經濟不景甚至衰退的看法正形成共識;某程度上,一旦跨過這心理門檻,要扭轉可能事倍功半。在戰亂頻繁、人心散渙的脆弱年代,沒有人可以開心消費,那與可支配收入無關,與拿得多少補貼也只有間接的、計數的關係,消費降級遂漸進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