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社交網絡,都充斥一類充滿「智慧」的文章,例如「傑出人士的十個生活習慣」,又或是「企管大師不會犯的低級錯誤」。
一條又一條的人生規則,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個案,到底有幾可靠?
某日在書中讀到的一個例子,可作參考。
在一個員工眾多的機構組織(例如政府部門、大型企業、教育團體等),不時都需要有人作出重大決定。假設這班員工能力全都甚為平庸,作出正確決定的機會率只有一半,亦即與擲銀仔無異。根據很簡單的數學計算,只要這間機構人數夠多,很快就會出現一個連續作出多次正確決定的「決策高手」和「管理天才」。純粹靠運,這位管理人員升職加薪不在話下,更會被委以重任,作一些更重要的決定。就算這班員工能力更低,作出正確決定的機會率比擲銀仔還要差,假以時日,也會有一位「天才級」人物脫穎而出。
那位事事做對的管理人員,若果有一點生意頭腦,就會把握這難得一遇的機會,除了出版《如何作出正確決定》的企管著作賣個滿堂紅,更會在社交網絡上分享決策的心得,招收信徒賺更多的錢。
大家不要誤會,我不是說所有成功個案都是純粹靠運。我只想指出能力與運氣,並不容易分得開來;名成利就的人,也傾向把成就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再想像出一連串的致勝心得。有價值的智慧和無中生有的「智慧」,因此在市場並存。
心水清的讀者,會想起這個邏輯一模一樣的股票騙局:你先選一隻大上大落的股票,然後發信給大量潛在受害者,一半預言股票會升,一半預言股票會跌。只要股票波幅夠大,就有一半人認為自己得到賺大錢的貼士。你再選另一隻類似的股票,一半預言升,一半預言跌,又會有一半人為你連續估中兩次而驚嘆。如是者預言多幾次,就會有一班人拜服於你驚人的預測能力,肯乖乖付學費請教指點迷津了。
這個騙局流傳甚廣,聽起來好像真有其事,但原來並沒有歷史案例,不似靠運上位的牙擦高層「梗有一個喺左近」。網上說法,指這股票騙局是由數學家兼流行作家John Allen Paulos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創作出來的,其實不然:經濟學與統計學專家W. Allen Wallis,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這個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