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關連日於機場、深圳灣及油塘破獲3宗毒品案件,圖為第三宗案件中檢獲的懷疑海洛英。(資料圖片)
為甚麼量度吸毒率比吸煙率困難?
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清。海關最近一連三日於香港國際機場、深圳灣管制站及油塘破獲3宗毒品案件,共檢獲約55公斤懷疑大麻花、7公斤懷疑海洛英、兩公斤懷疑液態依托咪酯(太空油的主要成分)、200克其他懷疑大麻類毒品及一批毒品包裝工具,估計市值共約1,900萬元。有檢獲,因為有更多的供應;有非法供應,因為要滿足更的大需求。考考大家,香港的吸毒率有幾高?
今年為禁毒常務委員會成立60周年,從歷史悠久的海洛英到日新月異的太空油,檔案室數字顯示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由2023年的5,540人,下降至2024年的5,068人。然而,香港的吸毒人數當然不止5千。量度吸毒率比吸煙率困難,Grok有以下分析:「吸毒率的量度因其非法性、隱蔽性及社會污名而比吸煙率更困難,數據主要依賴有限的呈報系統,無法全面反映真實情況。吸煙率則受益於合法性、公開性及成熟的公共健康調查機制。」以為眼不見為淨,禁了這麼多年,吸毒率非但未能清零,吸毒率的高低更因其非法性變得更難準確量度。忽發奇想,假如政府實施禁毒8招:(一)引入毒品標籤制度;(二)提高毒品相關罰則;(三)禁止管有毒品;(四)實施全毒害警示包裝的規定;(五)排隊時禁止吸毒;(六)擴大法定禁毒區;(七)禁止向18歲以下人士提供毒品;(八)禁止加味毒品,「無毒香港」便能被成功打造嗎?根據香港更嚴勵的實質禁毒經驗,吸毒率清零的「無毒香港」史無前例,毒品非法我們卻會更難掌握吸毒率的實質數字。由於未被呈報的隱蔽吸毒者無法納入統計,基於被發現或呈報的吸毒率一般嚴重低估實質數字。
打造「無煙香港」?將於4月30日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及二讀的《2025年控煙法例(修訂)條例草案》,吸煙率將報吸毒率的後塵,香港將進一步眼不見完稅煙為淨。議員的意見若再一次被反駁為「內容失實」和「誤導公眾」,香港將又進一步耳不聽反駁隊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