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署近日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遊戲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根據通知,內地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只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節假日的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18歲或以下)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
不少人認為內地政府的政策在於「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除此之外,亦有人認為這是針對早前在年輕人之間興起的「躺平主義」:數月前,一篇題為《躺平即是正義》的貼文在百度瘋傳,有博客認同指「我有時會躲在某處看著那些忙碌的人發笑」,有人為躺平主義定義為「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為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有人因此認為年輕人現在都在沉迷打機,而不再發憤圖強並不是無中生有。
事實上,幾年前有幾名經濟學者就發現,電動遊戲的普及是年輕人失業率較高的其中一個原因。當時的研究就發現,相對於女性,學歷程度較低的男性的失業率愈來愈高。除了因為經濟轉弱,或一些男性主導的行業有結構性轉型等的勞動市場需求原因之外,他們發現電動遊戲的普及亦可解釋不少美國的廢青為何寧願獨留家中也不願揾工。根據他們的數據分析,近年低學歷男性的失業率偏高,有兩至三成可以由電動遊戲日趨普及來解釋。
不過,內地的勞工市場似乎並不存在這個男女之別。根據我在網上找到的數據,內地男性失業率一向比女性為高,但是兩者的比例在過去十年基本上沒有甚麼變化。在2009年至2019年期間,女性失業率一直(準確地)維持在男性失業率的78.3%至78.5%至間。即使我們集中看理論上較受網絡遊戲較影響的年輕人(15至24歲),這組別兩性失業率的比例在近年亦沒有明顯變化,其中年輕女性失業率(相對於男性)反而有些微上升的趨勢。
這並不是說內地的網絡遊戲沒有令年輕人「躺平」,一個可能是後生女與男生同樣沉迷網絡遊戲(內地年輕人失業率在最近十年的確有輕微的上升)。退一萬步,即使政策真的能夠「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但「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防止年輕人沉迷打機而不再發憤圖強的責任是否應該由政府負責?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