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9-08-29 05:15:00

「新消費」板塊才是出路

分享:
新消費措施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對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提供信貸支援。(資料圖片)

新消費措施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對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提供信貸支援。(資料圖片)

中美貿易問題升溫,各國央行正在加快減息以應對經濟增長放緩問題,而內地近日亦公布多項有關支持消費的政策,也是希望進一步透過內需以抵銷外貿下跌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但大家須認識到,今次政策主要是從金融信貸及加強渠道建立兩方面著手,以推動智能科技及環保產品的消費。

對不少投資者來說,聽到政府有關刺激內需的政策,便會將食品、衣著、汽車等掛鈎,在市場尋寶炒作。其實,這些傳統消費已非目前政策的主題,反而是根據內地經濟發展方向引申出來的「新消費」。
 

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內容來看,整體概念是鼓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引導電商平台以數據賦能生產企業,培育定制消費、智能消費、信息消費等商業新模式。

在達致新消費的措施方面,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對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節水器具等綠色智能產品提供信貸支持,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力度。

從環保層面,政策是鼓勵企業回收廢舊電子電器產品,或向消費者以折讓價方式置換超高清電視、節能冰箱、洗衣機、智能手機等綠色消費。

同樣,在汽車消費方面,除了早前已公布逐步放寬及取消汽車限購之外,新政策更推動個別地區積極支持購置新能源汽車,並促進二手車流通,進一步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最終是希望向「互聯網+舊貨」、「互聯網+資源循環」,促進循環消費及推動環保。
 

adblk6

大家在揀選內需股時,長遠也是以「新消費」取代「舊消費」的概念,這正如筆者一直不斷提醒大家,政府推動基建投資所指的是「新基建」,而非傳統基建,若未能掌握這些新轉變,投資結果可以相差很遠。因此,今年以來,基建股上升只集中5G設備、基站等新基建股份,而傳統的鐵路、公路股則由年初高位逐級回落。

換言之,大家在捕捉內需股時,也應以上述新概念為考慮因素,但由於這些智能環保的消費產品,以及二手產品回收仍在逐步培植階段。因此,近日上升的內需股仍以服裝及飲料等傳統股份較受追捧,加上目前市況仍不明朗,資金流入內需股以減低外圍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上述內需股股值已不吸引,未宜高追。  


作者為駿達資產管理投資策略總監、她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