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小組】筆者受過心理學、輔導的訓練;當中最深刻的其中一個概念,並不是從上而下的專業手段,反而是由過來人協助過來人的方法——協作小組 (Self-Help Group)。這概念不難明,也不陌生。
【破冰vs 破壞】
「哎呀!我上次都試過…好鬼『咩咩』囉…我差啲都頂唔順呀……」
類似的口吻,是否耳熟能詳呢?其實聽完分享者這一句,接受者心情經已好轉了近半。相反,若聽到:
「哎呀!沒有人提醒過你咩?咁既遭遇都比你碰上!唉……」
上述兩種句式,哪種是「破冰」?哪種是「破壞」?相信不需揭曉了吧!能夠破到冰的開場白,經已為協助小組啟動了開幕式。
【ASK】從ASK【1】角度去看,「協作小組」最重要的不在於:知識(Knowledge)和技巧(Skills),反而是態度(Attitude)。在這種態度當中,付出者和接收者之間的權力可以減到最低,這使得施與受雙方都無壓力;反而從大家的共同經歷中,把同理心發揮到淋漓盡致。
【疫思疫友】香港人正生活在疫情陰霾的季節,筆者受到前輩的提點:要儘量貼市!寫一些較容易實踐、可行性高……正所謂易學易用的概念。晚輩茅塞頓開,所以訂下了「疫思」這兩個字;至於要實踐「協作小組」,最方便的提供者,莫過於大家距離相近的同事和鄰舍,於是也訂下了「疫友」一詞。筆者決定:在這個疫情告別前,將會不定時以《疫思疫友》系列,向大家分享一些性價比更高的《EC(Easy)心理微職Fun》題材。
【慶生大騙局】筆者曾聽過這分享:有12位朋友,他們分別叫「一月」、「二月」……最後一位叫「十二月」。他們的生日,剛巧都跟他名字相乎,例如:「一月」的生日在一月。所以,每年的一月,其他11位朋友都會費煞思量,今年要送甚麼畀「一月」?無論如何,他們都有一個默契,就是每人準備100元做預算,最終選購的禮物,都是大約1,100元左右。當「一月」收到禮物時,猜中與否,價值千元經已不菲,最令人感動的,就是有11位友人為了自己付出的該份心意,簡直是無價!
聰明的讀者,相信您不需要我把類似的故事重覆多11次……以「十二月」為例,每個月都付出100元,在自己生日前,共付了1,100元。當自己生日時,又收到一份價值1,100元的禮物。若以理性去批判,這絕對是一場「虧本」的交易!何解?重點一,價值上並沒有增值;重點二,當事人要花心神11次去幫他人選購禮物;重點三,最終自己收到的禮物,可能並不是自己最需要/渴望的!與其要承擔上述三點的煩惱,何不乾脆自己掏出1,100元,親自買一件心儀的禮品畀自己?
【慶生騙局中的幸福感】在這個「騙局」中,我猜:在極端成熟(有人生閱歷)和極端未成熟(有天真童心)的兩類朋友中,都會感到無限的幸福感!
主要原因:原來一年當中,平均每月都有「幸福」至少一次,當中11次是「施贈」的滿足感;原來我都有資格透過付出,令到他人快樂!當我見到他被我使得快樂,我內心泛起莫明的成功感!也許這就叫做「施比受更有福」。至於第12次是獲贈後的「被愛」感。在這個荒漠中,竟然還有11位朋友惦念我、花時間、花心思、樂意為我花費,真是「人間有情」啊!
【結語vs開場白】編輯先生,我沒有離題,我知道自己負責《職場版》,請不要讓我失業!雖然今期我字面上並沒有提及任何一種職業/角色,但我深信:聰明的讀者經已領悟到,在「慶生騙局」中「協作小組」是如何運作的。最後,我嘗試承接上文的「破冰句」,建議一段「解藥句」:
「上次當我跟您遇上相似遭遇時,慶幸我……曾這樣做……曾去找誰……所以我就能劫後重生囉!」
若果您透過連續朗讀上述「破冰句」和「解藥句」後,能產生會心微笑的話,恭喜您!您經已考獲「協作小組組長」一職!請您馬上分享本文,開一個新的群組,執行您組長的職份吧!
資料參考:
【1】《從ASK看:守護長者的天使 —「 護理員」》(18/9/2020) EC心理微職Fun - 周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