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有兩個好發年齡階層,一個是20至40歲青春期至中年人士,另一個則是1歲以下的嬰兒。小兒脂溢性皮炎通常會先在頭皮、頸後或大腿內側等皮脂分泌較旺盛的位置出現,患處可出現紅疹及結痂、脫屑,而此類皮炎的特點是在紅疹上同時出現黃色的厚皮屑或塊狀結痂物黏著頭皮,嚴重可擴散至其他範圍,如頭面及頸部,在外觀上令家長較為不舒服。
根據皮膚症狀可大致再分為以下兩個類型:
1. 風熱血燥證:屬於乾性皮疹,多發於嬰兒的頭面部。皮疹特點是在淡紅色斑上覆蓋乾燥的細小皮屑。小兒外出受風或日曬後可加重。
2. 脾胃濕熱證:屬於濕性皮疹,多發於嬰兒身體下部,如大腿內側、下陰部等。皮疹特點是在紅色斑上覆蓋黃色的痂屑,質地可偏油膩,常伴有滲水及糜爛,瘙癢感較重。
雖然脂溢性皮炎亦為濕疹的一種,但比其他類型的濕疹較為輕微,而且預後較好,患兒較少會有痕癢和疼痛等不適。此病若調護得宜,通常皮損及結痂會在幾個月後痊愈或於兩歲前自動消失。若皮疹持續不退及症狀逐漸加重,變得痕癢、紅腫,很大可能會發展為小兒異位性皮炎,便需要尋找專業治療。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曾芷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