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心臟病、癌症等嚴重疾病的病人,如果在復康路上得到支持及心靈寄託,治療成效或能事半功倍。在瑪嘉烈醫院隱藏著一個為復康病人而設的隱世小花園,瑪嘉烈醫院的社區健康資源中心及癌症病人資源中心,提供「另類」的種植治療,為病人心靈注入養分。
這個位於天台的種植園,由醫院社區健康資源中心及癌症病人資源中心合作統籌,逢星期一至五開放予病人前來耕種,植物及蔬果種類繁多,包括番茄、芋頭、蘆薈、迷迭香、薄荷等。在這裡,復康病人可以親自照料專屬的植物,為它們澆水、施肥、翻土、除蟲,見證植物的生命循環。
心臟復康者暨中心義工徐忠品是種植計劃的「台柱」,2017年初至今一直參與醫院綠化計劃,並帶領新加入的義工種植,「我每星期平均有兩天回到醫院做義工服務,於種植活動上,看見種子一日一日長大、開花、結果,順利收割,感到很滿足及快樂。當然,當幼苗被蟲害或被大雨浸死時,我會感到失望。不過慢慢地,我也學會放下執著,提醒自己要抱平常心,凡事盡力已足夠。」
社區健康資源中心主管梁嘉欣解釋,種植除了令復康病人有所寄託,過程中他們亦找到平靜、專注及希望,對生命或有另一番體會,有助緩解他們面對疾病的壓力及憂慮。植物開花有時,枯萎有時,病人從植物的生命中獲得啟發,對生死有所感悟,對比自己面對疾病的心路歷程,可帶來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