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事兒童工作多年,專注處理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發覺近年評估專注力問題學童需求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處理專注力問題成為診所的主要工作。而剛剛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有調查顯示,全球各地區ADHD藥物使用量在15年間不斷上升,香港由2001年至2015年的相關藥物使用量增長了36倍,雖然增幅很大,但和國際其他地區相比仍然屬於低水平,反映濫用相關藥物問題並非嚴重。

筆者對上述情況有相同意見,由於近十年精神醫學發展迅速,特別是在腦部顯影技術方面有很多突破性發展,從前不能清楚看到的部分和一些腦內連結,現在都有方法可以找出相關聯繫,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病因也較從前清楚和實在,對患者和病徵的誤解也漸漸消除,這都是藥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但部分家長及照顧者仍然戴著有色眼鏡去理解相關的藥物治療,例如把藥物的副作用無限放大,也鼓勵病人不要接受有醫學證據的治療方法等,使患者病情加重,也增加病患所引發相關問題,例如自信心受創、學習成績倒退、朋輩關係轉差等,筆者希望能透過不同渠道增加社會大眾對病患的認知,使患者得到適切幫助。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