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症(俗稱頸椎輕微錯位),是指因多種原因導致頸椎小關節超出正常的活動範圍,令滑膜嵌入小關節之間,造成小關節交鎖或脫位的一種疾病。

頸椎關節有著特殊的解剖關係,特點為活動度大、穩定性較差。如果在此基礎上受到外在因素影響,可導致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症。長期反復發作者可加速發展為頸椎病。
常見的外在因素包括:頸部肌肉扭傷、風寒侵襲令肌肉痙攣、枕頭高度不當、工作姿勢不良、頭部快速轉動等。
起病較急,頸項強直、疼痛、活動受限,如果錯位影響到神經的話,可同時出現頭昏、視物不清、眼震、面部麻木等症狀。臨床檢查時可發現頸椎棘突隆起或偏歪,椎旁有壓痛點。X光片亦可明確診斷。
中醫治療本病療效理想,主要以針灸、推拿、內外用藥為主要手段。症狀較輕者以一種療法為主,較重者則結合多種療法。
各位讀者可參考下列方法以作預防:
1.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選擇合適的工作和學習姿勢。特別是白領一族,用電腦時最好每隔一小時就運動頸部、背部肌肉,保持頸部血液暢通。
2. 選擇一個合適的枕頭,以支撐頸椎生理弧度為佳。
3. 堅持恆常的運動習慣。
4. 處於空調較厲害的地方時,包括辦公室、商場等,最好穿外套或佩戴質地柔軟的絲巾。
5. 晚間入睡注意空調的大小,控制風向,避免吹向身體,尤其是頭頸部。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 - 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簡達滿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