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10-11 12:30:00

大腦麻痺手術是大好還是小好?

分享:
大腦麻痺

對於並非任職大學的醫生,要在國際期刊出一份文章殊不容易。幸運的是我們醫院的團隊,透過分析及比較廿年來以兩種不同方法為大腦麻痺病人進行後脊椎神經切除手術(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的成效,撰寫的文章獲得《Neurosurgery》接納及刊載,成為我最好的退休離職禮物呢!

大腦麻痺相關的腦部損害,常見會影響肢體力量和協調,引起肌肉張力過大的情況,未及時治療可能出現關節變形及移位,將導致關節及活動能力受阻。除了藥物及骨科手術外,條件合適的病人接受腰椎進行後脊椎神經切除手術,通常也可以得到不錯及持久的改善效果,甚至可以改善泌尿系統功能問題。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任廣銳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任廣銳

後脊椎神經切除手術可以兩種方法進行,一是較傳統及大範圍的做法(MLL),將第二節腰椎(L2)至第一節胝椎(S1)的腰板全部打開,再切除引起問題的神經;另一種的手術規模較小(SLL),只打開馬尾神經所在的第一節腰椎,然後在窄小的空間找出及截斷過度活躍的感覺神經,技術要求不低。

兩種手術是否某種較好?若有,哪種手術較好?為了找出答案,我們分析在1997年至2016年期間接受手術的60名患病兒童,當中34人接受SLL,餘下26人則進行MLL,並在一年後評估病人的下肢肌肉張力、關節活動、步姿及膀胱功能等。結果發現,兩種手術的臨床療效大致相若,只有踝關節背屈方面似乎SLL可帶來較大的改善,而即使是較大範圍的MLL,也不會影響腰部的發展。

adblk7

由此可以見到,手術是大是小,是新是舊,都可能適合不同的病人,例如臨床經驗顯示,若病人的膀胱問題較多,如尿頻及小便控制不佳,在較低位置進行神經切斷能更有效改善病徵。所以,在醫生的角度,沒有哪種手術是「最好」,更重要是根據病人的情況和需要,度身訂造合適的治療方案,手術只是治療大腦麻痺的其中一環,還需要結合物理治療、骨科及小兒神經內科等跨專科服務,以取得最大的治療成效。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任廣銳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