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9-12 11:00:00

常走漏眼的牙肉毛病

分享:

「唔……見到你的牙肉出現萎縮,部分牙腳外露,所以你有牙齒敏感的情況。」
一向勤刷牙、又少吃甜食的Roy,此刻恍然大悟,原來敏感牙齒的元兇,是牙肉,而非牙齒本身!除了唇齒相依,原來牙齒和牙肉的健康亦密不可分,但牙肉健康和護理卻容易被忽略。

牙肉,學名又名牙齦(Gum / Gingiva),由軟組織構成,位於牙齒根部四周。牙肉和人體其他器官一樣,一旦受到破壞而萎縮,往往很難自我復元,故需好好護理。牙肉本生的抵抗力屬先天性,西方人牙肉一般較厚和結實,色澤粉紅;東方人的牙肉則相對較薄,或現微絲血管,容易破損及萎縮。

adblk6

一般人日常刷牙,都較少刻意清潔和護理牙肉,甚至會誤以為大大力刷牙齒牙肉,就能一併徹底清潔,其實這會適得其反。因為力度過大刷牙肉,會容易磨損牙肉,久而久之會令牙齒神經線外露,形成敏感牙齒等情況,嚴重者更可能令整隻牙齒斷掉。

牙肉萎縮的特徵並不明顯,亦未必有明顯的症狀。普遍情況包括牙腳明顯外露、整體牙齒變得敏感、牙縫位愈來愈闊,甚至影響美觀及儀容。若能及早發現,可透過一些治療或小手術,修補牙齒或牙肉。因此,一旦發現牙肉問題,就該趁早求醫,免得情況惡化。

其實要妥善清潔和護理牙肉,其實並不困難。筆者在此教大家5招:

1, 選擇有效牙刷:
選牙刷必須記得「軟」和「細」兩大條件,即柔軟刷毛和細型刷頭。前者可減少對牙肉傷害,後者則能清潔難刷的後排牙齒,不易刷漏。如果你是牙箍使用者,或有智慧齒的人士,則可選擇單頭牙刷,該類牙刷刷頭更細,適合較難清潔的位置。

2, 刷牙力度要適中:
刷牙用力過大,容易損害牙齒和牙肉,有機會出現牙齦萎縮、象牙質外露問題,屆時容易出現牙齒外露現象。一般牙刷可使用三個月才需更換,若刷毛耗損情況過早出現,則可能是刷牙力度過大所致,故必須留意。

adblk7

3, 刷牙方法要正確:
牙菌膜最易於牙肉邊緣的牙齦溝內積聚,所以刷牙時,要將牙刷斜斜地45度角沿牙肉邊緣清潔。先兩三隻牙為一組,輕力打圈清潔,先刷外側面,再刷內側面。如果刷至門牙內側面時,可將牙刷打直,由牙齦刷至牙冠,以及咀嚼面,只要記得有次序地刷牙,就不易刷漏。

4, 必要時以牙線協助:
一般牙刷只能刷走40%的口腔細菌,即牙齒表面的牙菌膜,但如想徹底清潔連牙刷毛都無法清潔的牙齒縫隙,就需要牙線幫手。

5, 別忘清潔舌頭:
口腔細菌容易滋生,刷牙時,可將牙刷輕輕放於舌頭上,刷走舌上的細菌,但切忌太大力。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