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6-10 06:00:00

應不應該止瀉?

分享:

上次寫文的時候身在福岡,今次則在台北。甫到埗,還沒吃過甚麼東西,竟然肚痛大作,瀉了幾次水。

旅行時不舒服真是慘,好在我總會帶備一些藥物傍身,否則一場來到甚麼都吃不下就實在太可憐。說起肚瀉,倒有幾點可以和大家分享。
 

①應不應該止瀉?
水瀉既是疾病的結果,亦是身體的防禦機制,因此有益亦有害。感染引致的水瀉,主要是由於病原體引起的發炎和其釋放出來的有害物質鼓勵腸壁主動分泌更多水分,而恰巧這些額外出現的大量水分可以把細菌病毒和其他髒東西沖走。所以處理腹瀉其實講求平衡,完全止住固然不好,會妨礙腸道有效排走毒物。但假如每次排便的水分太多而且次數太密,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壓力,甚至令血液裡的電解質失衡。
通常我會建議病人把止瀉的目標定在排軟便,早一次晚一次,當目標達到之後便立即停止止瀉。


②見是水瀉所以不敢喝水?
這想法其實錯,瀉出來的水其實來自腸道分泌,可以說是從血液裡扯出,而非喝入去立刻直腸直肚地走出來。所以更加要注意補足水分,喝電解質飲品或簡簡單單用食鹽開水飲都有幫助。


③吃甚麼最好?
生病是打仗,打仗時能量需求尤其重要,因此總要吃東西。我覺得吃粥最好,一來水分高,二來能量夠,三來易吸收易消化,也不會脹肚。至於甚麼東西不能吃,下一篇再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