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長出的良性腫瘤,除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外,還有一種叫腎嗜酸細胞瘤(oncocytoma),約佔所有腎腫瘤的5%,發病年齡多在70歲左右,以男性居多。
腎嗜酸細胞瘤患者中,只有兩成病人有明顯症狀,例如腰或腹腫塊、腹痛、血尿等;七成患者無臨床病徵,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或因其他疾病作檢查時發現的。
可是,不論是病徵或檢查所得的影像,這種細胞瘤都與腎癌極為相似,鑒別相當困難。這種瘤多是實心的,平均大小約為6公分,呈褐色或淺棕色,邊界清晰,可位於腎臟的任何一部分;瘤的細胞內,充滿了大量線粒體──嗜酸性顆粒,如果把腫瘤摘除並切開,像一個橙打橫切開那樣,中間會有星狀的瘢痕。
腎嗜酸性細胞瘤多數是良性的,早期醫學界認為它是由腎近側曲小管的上皮細胞衍生出來的;近年則發現它也有變惡的潛質,可局部入侵周邊組織及轉移,惟只佔很少數。
這種瘤大多數是單發的,即只得一個;但有5%的病例是多發的,包括在同側腎長出多個瘤,或在兩邊腎同時生長細胞瘤。
倘若發現這種瘤,多數建議切除。首選保留腎臟,只切除腫瘤及附近的部分腎組織,一方面檢驗已摘除的腫瘤是否惡性,另一方面再從腎臟的切除邊緣抽取活組織,化驗是否有腫瘤細胞入侵,若然,即切得不夠,倘入侵的是惡性腫瘤,更須把整個腎臟切除,惟毋須進行放射治療或化療。
一般而言,腎嗜酸細胞瘤都是良性的,預後情況良好;只有少數屬浸潤性、即惡性的細胞瘤,會入侵周邊組織,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