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覺公公婆婆都會零舍早起床,晨運飲早茶,而他們的睡眠時間好像變得很少...
原來睡眠時間和年紀有著密切的關係,老年人睡得少並不是需要減少,其實是老人家氣血虧虛,才有這個現象。古書云:「少寐乃老人大患」,意即老人不宜睡得少,所以應當增加必要的休息,而午睡對老人尤其重要。 想達到養生之道,我認為「子午覺」實在是不二之選。古籍認為在子時(即晚上11時至零晨1時),和午時(即早上11時至下午1時)入睡是最好的,因為在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在這個時候我們應靜臥等待氣血陰陽回復平衡。
《古今嘉言》認為老人應 「遇有睡思則就枕」,即是說老人一有睡意便最好休息一會,這才符合養生。不過也要提醒一下老人家,如有睡意應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休息,不要坐在椅上打盹,因為打盹時有機會令肢體不穩引致受傷。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陳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