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長一輩很多時也不願接受身體檢查,覺得「只要不去檢查,就不會有事」,甚至發現異常狀況也一拖再拖,直到病情變得嚴重才求醫,錯失治療最佳時機。對於癌症亦一樣,很多人也避而不談,就像禁忌一樣。其實世界各地已有很多研究證實癌症在某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除了不吸煙、健康飲食等日常習慣能夠有助減低癌症風險外,癌症普查亦是重要一環。
癌症普查是指通過有系統的方法,向無癌症病徵的人士作檢測。換言之,癌症普查是指在並沒有癌症病徵的人群中找出患癌的人,希望能幫助人群在發現癌前病變時已接受治療,以減低演變成癌症的風險,甚至是及早探測癌症,在癌症初期時接受治療,以增加治療成效,降低死亡率。
有些癌症已有國際認可的普查建議方案,讓一般大眾市民可定時做相關檢查以及早探測癌症。例如子宮頸癌,25至64歲曾有性經驗的婦女可每年接受子宮頸癌細胞檢驗(又稱子宮頸抹片檢查),如連續兩年結果正常,可每隔3年再檢查一次;50至75歲人士可每一至兩年接受大便隱血測試,或每5年接受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每10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如有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姊妹、兒女)曾患癌症或已知帶有遺傳突變基因的人士,普查年齡可能需要提早或接受較頻密的檢查。接受任何普查前請先向家庭醫生查詢,了解普查的利弊。
作者為香港防癌會癌症預防護士楊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