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03-22 04:30:00
日報

癌症病人疫情下求醫準備

分享: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逾年,不少市民早已習慣與世隔絕式的防疫措施,長期足不出戶。更甚者是連身體出現懷疑癌症的徵狀,也因為諱疾忌醫而拖足大半年才肯出門找醫生診治,結果癌細胞已廣泛擴散而無法根治。
 

筆者在這場疫症感受最深刻的是,病患者因為自感屬染疫高危族而自我「閉關」,躲在家中避忌出街的問題較以前嚴重了許多。早前有名女病人,去年一月已摸到自己乳房有硬塊,但她卻一直等,希望等到疫情告退才去求醫,結果足足等了大半年,疫情只有愈見反覆。與此同時,她乳房內的硬塊愈來愈大,相關部位的皮膚亦開始變紅,甚至周身骨痛。最後她驚覺自己的病情已不能再拖,鼓起勇氣來找筆者求醫。最終經一連串檢查後,證實患有末期乳癌,癌細胞已擴散入骨。她一直以為自己避疫可保命,卻不知道另一死神已悄悄臨近。

adblk6


沒錯,癌症病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確是較一般健康市民為高。因為患癌本身會影響自身免疫力,加上病人要接受不同的治療,如手術、化療和電療,或較新的免疫治療,這些都有可能影響病人的免疫力。


然而,大家也要知道,癌症是不會等人的,不會因為疫情的影響而令腫瘤的生長和擴散慢一點。


俗語有云: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其實現在無論公營或私家醫院所設的防疫措施都非常嚴謹。私家醫院的入院病人必須填寫外遊和健康申報問卷,確保不屬高危群組,再通過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診所也盡量做好病人分流,避免出現大堆病人在診所等見醫生的不理想情況。因此,諱疾忌醫絕對是防疫的下下策。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