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8-08-10 06:00:00

眼睛也要防曬(二)

分享:

上期談及,陽光中有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線,其中UVB波長短,能量高,對眼睛的影響最大,短時間暴曬有機會導致強光性角膜炎,長時間的話會造成白內障、翼狀胬肉和黃斑病變。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居住於紫外線高地區的人,白內障病發的年齡會比在低度照射地區來得早,長期在戶外工作之人士也會較早出現白內障。白內障的形成,是因為我們眼睛中的「鏡頭」——透明的晶體會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線,阻擋這部分光線進入眼球,避免視網膜受到傷害,久而久之,晶體因紫外線刺激其中不溶性的纖維蛋白質含量逐漸增加,令透明的晶體變得混濁,形成白內障,影響視力。

至於翼狀胬肉,是一種發展很慢的結膜病變,結膜組織因長期低度炎症,從而發生變性,令透明的黏膜層變得肥厚、增生,最後從結膜生長帶有血管的纖維組織至角膜部分;因其形狀酷似昆蟲的翅膀,故名翼狀胬肉。病徵包括眼紅、結膜充血、 眼睛乾澀、發癢、嚴重時可引起角膜弧度改變加深散光,或遮蔽視軸影響視力。翼狀胬肉,如無症狀或大小在3mm以下,可不需治療,但如果進入活躍期,持續增大,或大於3mm則需要考慮手術切除。

另外,需注意有些藥物會加強紫外線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如磺胺藥、四環素、某些利尿劑、鎮定劑及口服避孕藥等,因此正服用這些藥物者更應特別注意防曬,避免長時間曝露於太陽下,穿抗紫外線的衣帽,用防曬油保護皮膚等,也最好用太陽傘、寬緣帽及能阻絕400nm紫外光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


作者為眼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