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11-23 12:30:00

胰臟癌與胰臟炎真的有關?

分享:
胰臟癌

腹痛、沒胃口、噁心、嘔吐,都是患胰臟癌和胰臟炎常見的臨床症狀。胰臟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無論是基因突變而造成惡性腫瘤,抑或膽石堵塞胰腺管引致發炎,均可命危。雖然胰臟癌和胰臟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最近有研究指胰臟炎可是胰臟癌的警兆。趁著11月是「胰臟癌關注月」,不妨從今天開始重新關注胰臟健康。

2020年,胰臟癌已躍升為本地第四大的癌症殺手,惡化速度快,全球的整體5年內存活率,平均只有9%。不少胰臟患者初時沒有甚麼症狀,到發現時惡性腫瘤往往已變大或擴散,去到中至晚期,死亡風險大幅提升。

胰臟是一個15公分長度的狹長器官,橫躺在胃後下方,位於腹部正中心,被腸臟遮蓋,在身體右邊的胰頭(頭端),有胰腺管接連膽管和十二指腸,將所分泌的酵素和膽汁一起送到十二指腸消化食物;在身體左邊的胰尾(尾端),則貼近脾臟。此外,胰臟的胰島素細胞,會製造胰島素調控血糖。器官結構的特性,影響到病況和手術治療。

臨床上超過一半胰臟癌個案是發生在胰頭,當腫瘤大到壓破總膽管,會導致黃疸,患者面、眼白變黃、小便茶色,且膽汁不能去到小腸,令大便呈白色,胃內的食物也無法落到腸道,可能導致嘔吐。

adblk7

早期的胰臟癌,會做手術切除腫瘤,主要是開放式手術,惟仍相對較複雜。當癌灶在胰頭,就要將胰頭、主膽管跟十二指腸一併切除,再將小腸跟剩下的膽管和胰腺管接駁起來。若癌灶在胰尾,則手術會切走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當整個器官充斥癌細胞,就要切除整個胰臟。腫瘤較大可術前化療將之縮小,術後亦可配合輔助化療來減低復發。如不能做手術,現時也有標靶藥、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作選擇。

胰臟癌的成因至今未明,常見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酗酒、吸煙、癡肥,以及經常過量進食高脂肪食物。去年6月《世界胃腸病學雜誌》刊登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遺傳性慢性胰臟炎會因反覆炎症而誘發癌化突變,導致胰臟癌;另一方面,年齡介乎5675歲者,或初確診糖尿病及慢性胰臟炎的人士,一旦出現原因不明的急性胰臟炎,就好有可能是胰臟癌的最先徵兆。

此外,由於慢性胰臟發炎在造影片上也會呈現如局部腫塊般的影像,報告中專家也建議使用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及超聲內鏡檢查(EUS)來幫助別辨出胰臟癌抑或胰臟炎,避免治療兜錯路。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外科顧問醫生馬家榮

馬家榮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外科顧問醫生馬家榮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