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本港常見的癌症之一,在 2017年,新增個案超過五千宗 ,當中包括一種由ALK基因突變引起的肺癌,其生長速度快而且侵略性強,常見發生在非吸煙者及較年輕等看似非高危人士身上,以致病徵容易被忽略,到確診時已屆晚期,甚至已轉移上腦,適合使用一些入腦性強的標靶藥物幫助控制病情。
ALK基因突變肺癌約佔非小細胞肺癌3%至5%,但若單計符合非吸煙、沒有EGFR突變及腺癌三個條件的肺癌病人,有ALK突變的比率則可高達三成,而病人亦普遍較年輕,病發年齡中位數約52歲,遠比一般肺癌中位數的70歲年輕得多。
與其他肺癌一樣,ALK肺癌在初期亦未必有明顯徵狀,尤其是這類個案的病灶常見位於肺部較深入的地方,靠近氣管雖較容易產生咳血症狀,但有時也可能只是胸口不適,又或是胃口變差、無故消瘦,患者或當是壓力太大或腸胃不適,未有為意可能是癌症侵襲。
由於肺癌尤其是ALK肺癌的侵略性高,拖延數月癌細胞便可能已經走遍全身,臨床上便見過不少個案來求診時,癌細胞擴散轉移到腦、肝或骨等,引發頭痛、手腳活動受影響、腹痛及骨痛等症狀。
ALK肺癌確實比較惡,但亦有針對性的標靶藥──ALK抑制劑可用,而且療效顯著,較化療更優勝。針對接受第一代ALK抑制劑無效後的患者,隨醫療科技發展,今日用於二線治療的第二代ALK抑制劑,其腦部及全身癌細胞的控制率已有八成 ,讓病人毋須先花時間做電療控制腦轉移才開始用藥。
現時市場上有多種第二代ALK抑制劑可選擇,醫生會考慮病人的情況、用法及副作用等而作出建議,例如一線治療失效後,腦轉移病人可以選擇入腦性強的第二代ALK抑制劑去控制病情,研究顯示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可延長至約16.7個月 。
其實就算是年紀較輕的人士也有機會患上肺癌,屬高風險的吸煙者建議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掃描,幫助及早發現肺部病變。至於非吸煙者則要提高健康意識,若出現不適,宜早些接受檢查,可以讓自己安心,即使確診是癌症亦能及早接受治療,選擇合適的藥物能帶來最理想的效果。
作者為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黃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