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3-23 04:41:00
日報

脆性骨折狂想曲

分享:

新聞報道:「因應有長者接連發生脆性骨折,當局昨日圍封臨靜邨悅鵝樓,為65歲及以上長者作骨質密度檢測,最終發現近三分一屬無症狀的骨質疏鬆患者。有專家提醒,過去3年長者留家抗疫,缺少運動和接觸陽光,令體內鈣質加速流失,因此骨骼對跣倒等家居意外的抵抗力明顯下降。」

「媽,阿爺入咗院成兩個禮拜喇,唔知佢做完髖關節骨折手術未,幾時先行得返呢?」坐在電視機前的孫仔問。「唉!而家公院唔俾家屬探病,佢入院時又驗到新冠病毒陽性,骨科醫生話要等有負壓手術室先做得,又話CT值大過幾多麻醉科醫生先同意做。」林家嫂應道。

「我上網睇過,話長者一旦髖關節骨折,最好喺入院48鐘頭內做手術。如果瞓喺病床躺平等得太耐,會增加併發症風險,例如吸入性肺炎、深層靜脈栓塞同壓瘡。但最慘嘅係,原來有差唔多五分一長者,會喺髖關節骨折後嘅頭一年內因病離世。」「聽你咁講,死亡率咪仲高過感染新冠?」「兩種病又唔可以直接比較,但最近有外國研究話,感染新冠嘅髖關節骨折病人,術後30日死亡率,比起無感染嘅骨折者高7倍㗎!」

林家嫂聽後摸一摸手肘,說:「舊年我先至手踭輕微骨折,好彩唔使做手術。但隔籬屋鄭師奶,幾年前去外國旅行跌親,結果手腕骨折要開刀鑲鋼片。」「其實你哋呢啲五、六十歲、停咗經嘅女士,日日匿喺熱廚房不食人間煙火,又知唔知點去預防骨質疏鬆呢?聽醫生話,脆性骨折好似新冠疫情咁,一生中都有好幾波。第一波係五、六十歲嘅手腕骨折,第二波係六、七十歲起嘅脊椎骨折,第三波係七、八十歲左右嘅髖關節骨折。如果第一波骨折後,唔及早做檢測,恐怕出現下一波骨折都係遲早嘅事。」

adblk7

此時,電視又播放預防骨質疏鬆的宣傳片:「呢個年紀,患咗疏鬆,跌倒骨折,咪重大件事!一定要預防,可以去飲茶,見到Soon(孫)仔,哈哈!」

(註:故事中圍封強驗骨質疏鬆乃虛構情節,至今政府仍未贊成推行長者骨質疏鬆篩查。)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