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洲心臟協會指引,當最大耐受劑量的他汀(statins)及依折麥布(ezetimibe)仍未能對高風險心血管疾病病人就第二級預防有效降脂,指引建議病人同時一起使用PCSK9抑制劑。
說過了,服用他汀類藥物在某些條件之下有增加糖尿病風險的副作用,是降膽固醇藥的「原罪」。然而,反降膽固醇藥的網紅不會告訴你,這副作用一般只出現在長期服用高劑量的他汀病人,尤其服用個別種類的他汀藥,而且劑量與副作用的關係因病人而異。因為糖尿病風險這副作用是輕易量度的,服用他汀類藥物的病人只要跟隨醫生建議,定期測試血脂以及血糖並適當調整劑量,便可避免這「原罪」。無奈,降膽固醇藥的「原罪」在互聯網被無限放大,血脂與血糖被說成有你冇我,而肥胖導致的代謝健康問題亦被視為低脂飲食建議的不良後果。毋須陰謀,他汀有效降低最準確反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ApoB。經濟學解讀醫學指引,因為面世多時,他汀不但價格相宜,長期服用他汀的副作用我們亦較有掌握,這是時至今日他汀類仍是降膽固醇的一線藥物的原因。
問題是,要透過藥物降低ApoB,他汀之外還有甚麼方法?根據衛生署藥物辦公室提供的資料,他汀類減少肝臟製造膽固醇,從而令你的肝臟從血液中吸取膽固醇。降膽固醇的救贖,另一歐洲心臟協會指引建議的降膽固醇二線藥物依折麥布,則透過阻止食物中膽固醇從腸道吸收,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新一代皮下注射的PCSK9抑制劑,可增加肝臟回收血液中「壞膽固醇」數量。歐洲心臟協會指引便建議: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patients at very-high risk not achieving their goal on a maximum tolerated dose of statin and ezetimibe, a combination with a PCSK9 inhibitor is recommended.
PCSK9抑制劑在市場的時間較短,因此價錢較昂貴,而長期使用的副作用亦較少數據支持。數據說,短至中期PCSK9抑制劑的治療效果非常理想,亦未見有明顯增加糖尿病風險。這裡我最希望說的是,互聯網上的健康資訊良莠不齊,不少亦斷章取義,高質素的資訊往往是少數。當個人化的精準醫療是大勢所趨,反而更有需要提升我們的健康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