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4-10 04:30:19
日報

誰讓李嘉誠跑了?

分享:
誰讓李嘉誠跑了?

誰讓李嘉誠跑了?

研究發現,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醫療價格跑贏通脹3.6個百分點,常用的心臟病治療價格指數亦跑贏通脹3個百分點。然而,經治療成效改進的調整後,心臟病治療的成本指數不升反跌,跌幅達每年1%!

李嘉誠又跑了,新加坡又贏了!今次,李嘉誠基金會聯手新加坡淡馬錫投入1200萬新加坡元,將兩套被譽為「治癌神器」的超聲波組織碎化系統引進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進行肝臟、腎臟和胰臟癌症創新超聲波療法的臨床試驗研究。早前,李嘉誠基金會捐給港大及中大的「治癌神器」,卻因監管機構的左一句「香港現時尚未制訂專門法例以規管醫療器械,包括其臨床試驗及應用」、右一句「尚在臨床試驗階段而未有充分臨床數據的新治療藥械和手段,需要非常小心謹慎處理」而要從公立醫院搬到私家醫院。難以理解的是,專門法例既尚未制訂,為甚麼歐美13個臨床試點的臨床試驗數據,加上自去年9月本地50名肝癌病人臨床試驗數據,還未夠非常小心謹慎處理?又為甚麼公立醫院的臨床服務需要非常小心謹慎處理,私家醫院的卻可以馬上處理?

adblk6

早前立法會秘書處發表的一份研究簡報揭露,公營衛生開支在2018至2024年期間飆升了66%,不但跑贏通脹,亦跑贏了所有跑贏通脹的各項政府開支,成為衛生社福教育三大公共開支之首。監管經濟學的傳統智慧,因保障病人健康之名,過於嚴格的醫療監管數以年計地延誤了不少能救人一命的藥物及治療推出市場,過度監管的醫療成本最終難免轉嫁到病人身上。多得醫療創新,經成效調整後治療各種心臟病或癌症等慢性病的成本指數仍是長期向下的。相比數以十萬甚至過百萬的傳統治療費用,目前僅需約6萬港幣的超聲波組織碎化治療是另一實例。本地醫療難以理解的監管,卻在衛生開支屢創新高的情況下進一步把過度監管的成本轉嫁肝癌病人,叫由肝臟專家領導的公營醫療系統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