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香港有逾萬宗中風個案,奪去不少人的性命及活動能力,但仍很多人對於中風的急性處理都抱持錯誤的觀念,例如出現徵狀後先試坊間流傳的中藥丸,又或以針刺手指頭放血,以為此等舉動可以治好中風,惟實則只會拖延中風的救治,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帶來令人遺憾的結果。
假若自己或親人出現中風病徵,即「談」話時不清、「笑」臉不對稱、或手腳無力「用」不了,就要盡快找救「兵」,又或出現嚴重頭痛或頭暈,擔心是中風來襲,首先及最重要是立即求醫。由醫生進行臨床診斷,確定病徵是否與中風脗合,然後再進行影像檢查,以確定是中風及中風的類型。
要知道中風分出血性及缺血性兩種,而兩者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出血性中風需要盡快穩定病情,預防腦出血惡化,更要找出及控制病因,防止再次發生出血,並且要控制顱內壓力。
至於缺血性中風就要把握治療的黃金窗口,因為遲一分鐘救治,便會多190萬個腦細胞死亡。因此醫生要分秒必爭,在病人出現病徵的3至4.5小時內注射溶栓藥物,以打通血管,避免腦部持續缺血;而即使是進行微創的導管取栓手術,亦同樣有時間限制。由此可見,缺血性中風的治療時間十分緊迫,沒有空間或時間試中藥等療法或休息待症狀退卻,病人愈早得到治療便愈好。
過兩天(10月29日)便是世界中風日,我在此要呼籲,任何人一出現懷疑中風徵狀,別多想其他,應該打電話求救,再由醫生判斷是否中風,以及屬哪一類中風。只有對症下藥,才能令病人得到最大的幫助,並將影響減至最低。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
![黃秉康](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03700786_4P.jpg?itok=ucbO-T_N×tamp=1739332149)
黃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