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膜是眼球最前方的一塊透明組織,讓光線進入眼睛,兼有屈光的作用。正常的角膜呈平滑球形,但錐形角膜患者的角膜則因中央逐漸變薄而導致向外凸出,變成圓錐形。
錐形角膜較多發生在20至40歲人士身上,實際病因還未被確定,估計和基因遺傳有關,另外眼睛敏感、經常「捽眼」或曾接受激光矯視的人亦有較大風險。研究指出,兩成患有嚴重過敏性結膜炎的病人有可能演變成錐形角膜;而曾接受矯視手術的病人,因角膜變薄,所以較容易變形。
病發初期,患者會感到視力模糊、間中有重影、近視或散光不斷加深,一年要換兩至三次眼鏡,但因為症狀不明顯,通常佩戴眼鏡或隱形眼鏡之後又足以矯正視力,以致患者忽略病徵,延遲求診,最後發展成不規則散光而配不到合適的眼鏡或視力嚴重受影響時,才向眼科醫生求助,因此在香港多數確診的個案已是中期或後期。隨著病情惡化,角膜組織變弱,或演變為角膜水腫,甚至角膜穿破,令視力急劇下降,即使經過治療,也可能因為角膜結疤而永久影響視力。
診斷錐形角膜,眼科醫生會先為病人檢查近視及散光度數,最常見的表現為深度散光和不規則散光。早期的錐形角膜,在臨床上並無特別檢查特徵,發展至病變晚期,則可在裂隙燈顯微鏡下看到獨特的角膜變化,如中央角膜變薄以及凸出,角膜上有垂直條紋和環形鐵質沉澱,眼睛往下看時,凸出的角膜會壓到下瞼邊緣,令其形狀變得彎曲。一旦懷疑錐形角膜,醫生會安排病人進行角膜地形圖掃描檢查,量度病人的角膜弧度、厚度、以及不規則散光的度數,確認錐形角膜病情的嚴重程度,再決定治療方案。下期續談錐形角膜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