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4-16 12:00:00

重「杜」覆轍

分享:

曾介紹過甚麼是「杜牙根」,主要應用於牙根受細菌感染的牙齒,是一種為保留牙齒的療程。一般而言,完成杜牙根後的牙齒因為牙髓神經已被抽離,該牙齒的痛覺亦應消失。基本上杜牙根的成功率很高,但某些情況下,或會出現杜牙根失敗的個案。

當根管治療後牙齒出現持續疼痛、牙瘡、以前的發炎擴散,或經一段時間後X光片檢查到牙腳有陰影,就可能是治療失敗的訊號。造成根管治療失敗的原因有:根管清除不徹底,細菌殘留並再次引發炎症、在進行根管治療時,根管銼使用過度並穿透牙根、患者對根管填充物料有過敏反應、牙周病與牙髓的相關病變、個人飲食習慣和口腔衛生習慣,例如常用做過杜牙根的牙咬硬的東西使牙齒裂開令細菌進入牙齒內部,或常吃甜食令該牙齒蛀牙。

adblk6

第一次杜牙根失敗的牙齒視情況及醫生判斷,可以進行根管再治療,重新杜牙根。導致杜牙根失敗的細菌相對生命力較強,所以重杜牙根的成功率會比首次杜牙根低。不過因為重杜牙根較困難及複雜,通常會由牙髓科專科醫生負責處理。程序上大致與普通杜牙根相若,唯專科醫生會使用放大顯微鏡,所用的儀器亦較精密。

有些人的根管或側方根管太過彎曲,而纖長的器械繞過太多的彎曲有時候會產生斷裂留存於根管內。通常只要根管內部清除乾淨,器械留存於根管內也可以視為無菌材料的充填物。萬一根管治療後器械留存於根管內,產生感染或牙周病使牙腳發炎,就可能需要考慮根尖手術,以手術切除牙腳,去除受感染的根尖及其周圍的病變組織。

有些人遇到牙痛問題可能會直接考慮脫牙,但如果經醫生評估,認為該牙仍有保留價值,應該盡量保留真牙。總括而言,無論是根管治療、根管再治療或根尖手術,目的都是盡可能地去保留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