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冠疫情仍然處於高位,長者作為新冠高危組別,一旦受感染可致重症或死亡,即使康復後,亦可能出現「長新冠」。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於8月調查逾600名社區長者,近兩成受訪長者曾染疫,當中98%出現至少一種長新冠徵狀,較外國整體數字高128%。
調查顯示,受訪長者平均出現3種長新冠徵狀。很多人以為長新冠只是疲倦或腦霧,然而,逾一成受訪長者表示其心血管病或糖尿病的情況惡化。有研究指出,感染新冠肺炎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達63%,而患肺栓塞或呼吸系統疾病風險更達2.1倍。
值得關注的是,不論患者是無病徵或病徵輕微,均可出現長新冠。此外,康復者有可能「中完再中」,現時於本港廣泛傳播的Omicron BA.4/BA.5變種病毒,取代了BA.2成為主流病毒株,研究發現BA.5更具「免疫逃逸」能力,表示今年初第五波疫情中曾確診人士,亦有可能再受感染。
故此,長者應及早接種3、4劑疫苗,及選擇有效率高的疫苗以減低重症、死亡及長新冠風險。根據本地專家發表的研究,接種2劑科興滅活疫苗後,第三劑接種復星/BioNTech mRNA疫苗,始有效抵禦BA.2變種病毒。新加坡及澳門最新接種建議亦指,應優先選擇mRNA疫苗作為第一劑及第二劑加強劑(第三、四針),特別是已完成滅活疫苗基本接種人士,「溝針」mRNA疫苗可獲較佳保護效果。
另外,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其實較少出現在長者身上,亦不存在疫苗有效率愈高,不良反應愈大情況。不論是長期病患者或是剛「登陸」的初老(60歲或以上)人士,若已接種第三劑疫苗達3個月,應盡快接種第四劑,及早保護免染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