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12-04 04:30:00
日報

關節勞損之復康治療

分享:

不少人早上起床時感到關節僵硬,活動時關節會發出「卡擦」的聲音,這可能是關節勞損或退化的徵狀。雖然關節勞損是常見且無法完全逆轉的慢性病,但透過適量運動與關節護理則可有效延緩狀況。以下為讀者分享幾個常見的關節勞損治療護理方法。
 

都市人經常使用電子產品容易引致姿勢不良,並因過度疲勞而導致關節勞損。其中,頸椎及腰椎關節的勞損常伴隨著骨刺、椎間盤突出、肌肉韌帶損傷及椎管狹窄等問題。若壓到神經,疼痛或會放射至身體其他部分。物理治療可以紓緩痛症及減慢勞損,透過針對性的運動去激活相關肌群,改善身體姿勢及更有力支撐關節。例如,強化深層頸部肌肉可減輕頭部對頸椎的壓力;鍛煉核心肌群有助提升腰部穩定性。


腿部承受身體重量,日積月累下令關節軟骨磨蝕,吸震能力減弱,加上關節空間減少,因而產生痛楚。最常見的勞損部位莫過於髖及膝關節,病徵包括走路拐向一邊、難以跨過障礙物、上落樓梯及坐矮凳。除了痛楚令活動受限,失平衡跌倒的風險亦隨之增加。物理治療透過適合的運動訓練,能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分擔下肢的負荷。此外,肌肉柔軟度、關節的協調和活動幅度都需要提升,以達致長遠保護關節。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12月4至11日,提供為關節勞損人士而設的物理治療評估及個人化運動建議服務。歡迎致電2783 3616查詢。

adblk6


作者為本會物理治療碩士實習生梁任之、黃鑫威、曾信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