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敏感不止「通鼻」](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2022-11/15-05_4.jpg?itok=hEaQQdX3×tamp=1739202196)
鼻敏感不止「通鼻」
過敏性鼻炎,又稱鼻敏感,為香港常見的病症,以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為主要特徵,可分為長年性與季節性兩大類。鼻敏感屬於中醫「鼻鼽」範疇,多因正氣不足,衛表不固,風寒之邪或異氣侵襲人體導致。《諸病源候論》寫道:「肺氣通於鼻,其臟有冷令隨氣入乘於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可見鼻鼽與肺有密切聯繫,同時亦與脾、腎相關。
說到內治,辛夷、白芷、細辛和薄荷都有通鼻竅的功效,為治療鼻鼽的常用藥。然而,這些藥材各自的性味、功效、禁忌亦有不同之處,如辛夷性辛、溫,有發散風寒的功效;薄荷則性辛、涼,可疏散風熱。鼻鼽主要可分為四個證型,臨床需根據不同證型選用相應的中藥,不能一味通鼻竅,忽略患者自身的體質。醫師會根據患者的情況,作出相應的配伍,以達標本同治。以下一些為用藥的例子:
① 肺氣虛寒: 人參、桔梗、荊芥、黃芪、白朮、防風等;
② 脾氣虛弱: 炙黃芪、炒白朮、黨參、柴胡、當歸、陳皮等;
③ 腎陽不足: 制附子、桂枝、熟地、枸杞子、菟絲子等;
④ 肺經伏熱: 桑白皮、梔子、赤芍、薄荷、蟬蛻、甘草等。
除了積極治療鼻鼽,患者平日亦需注意家居環境清潔,保持空氣流通,減少花粉及塵蟎等刺激;同時亦應有充足休息,慎避風寒,配合適量運動,以改善體質,減輕病情。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鄧朗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