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員Greta Gerwig一向予人「文藝青年」的感覺,想不到她初次擔大旗獨任導演的《不得鳥小姐》,成績極佳,得到大眾廣泛認同和嘉許,還獲奧斯卡5項提名(最佳電影、導演、原創劇本、女主角和女配角)。該片也是奧斯卡入圍電影中較少見的「作者電影」,可以視作 Greta Gerwig的半自傳,也可伸延至Greta演員身份主演的《凡事哈》(Frances Ha):講述一名樂觀少女在紐約的生活點滴。


告別青春期
《不得鳥小姐》的成功在於創作人的率真,平實地描述一個告別青春期的少女成長故事。導演對生活的觀察,加上Saoirse Ronan出色演出:描述高中畢業,投考大學,鳥兒躍躍欲試飛離老巢的心境,伴以急不及待擺脫處子之身,對性愛的迷思;和認清一生中最珍貴的友情。
Lady Bird是個自封的外號,個性之表現,雖然是女性視點,但男觀眾也很有共鳴,因為「成長的苦澀」是大家都經歷過的。 Lady Bird日夕盼望離開加州的 Sacramento刻板缺乏變化的生活,喜愛藝術的她,東岸紐約才是尋夢園。
《不得鳥小姐》有別於一般平庸而無病呻吟的青春片,是Greta的誠實、善良與關懷。「成長」的表面意義,是屆滿18歲法定年齡,可以買酒和成人雜誌,像片中Lady Bird 急不及待要做的儀式,但成長的意義,是當你不再只以自我為中心,多顧及別人感受的時候。
父母的心事
Lady Bird開始嘗試了解父母的心情,開始體會父母那個年紀的心態……踏出這一步,才是最珍貴的長大成人,一切矛盾自然化解:Lady Bird開始欣賞父母取的本名:Christine McPherson。
於是,Christine開始明白這個社會的真實狀況,不再是在校園辦社團演話劇那般輕鬆。她目睹失業父親與哥哥應徵同一份工作的辛酸,而開始體會父親一直死撐,無限量支持女兒追尋理想之偉大。
當你一個人孤身在外,宿醉初醒,發現一人在醫院,你會了解母親生氣的原因——所有母親希望年輕女兒留在身邊不遠之處,你會明白她生氣不和你說話的原因,你更加明白她為何深宵一人在寫那些從沒交給你的信件。《不得鳥小姐》是一場成長儀式,Greta Gerwig清清楚楚撫摸到成長的印記;沒有撕心裂肺,不需要有大時代的感召,就是這樣,平靜地走進人生的另一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