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地孤聲》劇照。
電影有著濃濃政治色彩,戰亂中的平民,如何苟且偷生?當戰亂不息,似乎沒有停戰的一天,又是否只能一直偷生下去?還是能在戰亂中適應新生活?電影《戰地孤聲》以敍利亞內戰作為故事背景,圍繞著一座鋼琴所發生的故事。
電影代表黎巴嫩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國際影片),亦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導演早在自己的畢業短片作品《黑色夜曲》已以此作為題材,現在再製作這部長片。當伊斯蘭的極端組織控制了敘利亞地區之時,戒嚴宵禁已變日常狀態,即使在室內彈鋼琴也會被嚴懲,因為一切音樂及文化娛樂均被禁止。男主角卡林是一名鋼琴家,身在難民營的他已經盡力隱藏他母親的遺物鋼琴,只有在傷者送回難民營急救之時,他會在搶救之時彈奏,希望音樂能令傷者分心,務求減低傷者之痛楚。
鋼琴代表著出路
然而權力掌控者永遠都是橫蠻的,他們認為音樂是不應存在的,於是在發現卡林的鋼琴時,立時亂槍掃射鋼琴。破碎了的琴理應如同廢鐵,但卡林沒有放棄,即使要到危險處處的戰爭之地亦無問題,他就是想要找尋能夠修復鋼琴的零件。而修復了鋼琴,能夠把它賣掉,才有經費逃離此地。當逃離的心強烈無比之時,便能戰勝所有恐懼,做著最瘋狂的事。
過程當中,就連卡林身邊的雜貨店老闆、為救父親不惜加入恐怖組織訓練營的小男孩、捨身為生存而戰的革命分子等等都有嘗試幫助卡林。有些人不為甚麼,有的是因為有共同理念,有的是自己也能賺些少錢等等,甚麼原因也好,反正就是希望能夠改變現狀,這也是他們一直盼望的事。
抹煞音樂變行屍走肉
但有誰知道戰爭要維持多久?當卡林在難民營捍衛鋼琴時,亦會有反對聲音表示鋼琴正在害死他們。因為一旦極端組織發現鋼琴仍在,該處的居民亦會惹上殺身之禍。很多人認為繼續啞忍便好了,直至戰爭完結後,你喜歡隨時彈奏也可。問題是,戰爭還有多久才結束?沒有人是預言家,不能準確知道戰爭何時才能結束,如果現在想做的每件事,都要等到戰爭後才能發生,你敢寫包單真的有此一天嗎?在戰亂中,要被抹煞音樂及文化的交流,就是因為當權者不希望人們有快樂之感,他們要人們壓抑地活著,要人們活在惶恐之中,變成行屍走肉,才能感受這就是戰爭的時期。男主角卡林其實也不是甚麼膽大好戰之徒,只是他的目標明確,而正因有著如此明確的方向,自會有勇氣令他繼續追尋目標,於是最終竟能做出一件如此瘋狂又大膽的行為,結尾一場實在令觀眾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