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士尼在打甚麼算盤呢?經典卡通全部都開拍真人版,由去年的《美女與野獸》開始,一齣齣輪流上映,自家原創卡通在吸納了Pixar之後愈做愈好。這齣1964年的《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又為何相隔54年突然開拍續集呢?即使10歲時看過首集,今天都64歲了,在沒有所謂的名牌效應、共同回憶之下,要我猜,只好歸納出一個原因:迪士尼是強,但如往日那種歡樂的合家歡電影,現時已不多見了。六十年代除了《歡樂滿人間》,還有《鬼馬神仙車》系列,都屬老少咸宜之作,即如港產片的賀歲片一樣。於是,魔法回歸了,新一集簡單叫做《Mary Poppins Returns》。
原作經典糅合了歌舞、家庭、動畫真人結合、奇幻等元素,是迪士尼歷來取得最多奧斯卡獎項之作(共5項),在影史上,它也是迪士尼歷來最高的投資,當年成本約440萬至600萬美元,盈利卻過億美元,是這家老牌影廠六十年代最成功的作品。電影故事改編自P. L. Travers的原創小說,劇情充滿想像力:一天一個新的保母,突然來到一對子女的家裡,展開一段段魔法旅程。戲中充滿琅琅上口的歌曲,精采舞步,及傳統到不得了的價值觀,在續集也保留下來。
Emily Blunt產後演出
電影有點刻意模仿、懷舊,同樣classic的百老匯式歌舞,以CG做出有點懷舊風格的電影特技,甚至是劇情聽來都有點似老電影:第一集的小孩Michael Banks及Jane Banks已長大成人,Michael是名鰥夫,湊著3名子女,他同時是個窮畫家,也在銀行做出納員。電影背景正值經濟大衰退,有天身懷魔法力量的Mary Poppins突然從天而降,重臨這家庭,同時,他們卻接到通知,銀行要前來收樓,他們唯一可把房子保留下來,不至於無家可歸的辦法,就是在限期之內,找到Banks父親留下來的股票。故事聽來很六十年代吧,於是由翻箱倒櫳尋找股票,到Mary Poppins暗地裡帶著孩子們到奇幻之境(在浴缸洗澡,卻倒頭一潛,到了深海),一段段歷程,加上揭發收樓案後有案,原來奸商趁市道不好打劫窮人,一連串事件就此展開。
原作的女主角Julie Andrews現已八十多歲,迪士尼找來相貌酷似的Emily Blunt演出,恰巧的是,當年和路迪士尼親自選中Julie Andrews時,她恰好懷孕了,結果迪士尼將影片押後,待她產後才開拍。今次相中Emily Blunt,她又恰好懷孕了,迪士尼再一次等待她產後開拍。Emily Blunt是個多變演員,科幻動作(《異空戰士》)、警匪(《毒裁者》)、喜劇(早年的《穿Prada的惡魔》)樣樣皆能,今次自然難不到她。
歌舞是這部電影的核心,《魔法保姆》總算做到熱鬧歡樂的氣氛,最大型的一幕《Trip a Little Light Fantastic》更拍足兩星期。它帶來一種感覺像看老片,但視覺上不過時的特技效果,整體不俗。重要的是,電影的價值觀實在相當傳統——戲中的金句、訊息是「任何事都有可能,即使是不可能的事都會可能。」這是現今的3D動畫以外,少有的合家歡西片(歌舞片更是少之又少),也鮮有電影說這一套了。看罷,我懷疑拿五十多年前的原作給小朋友看,他們也會喜歡,並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