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深如大海,神秘難測,近日網上瘋傳國內有公司,專門訓練少女由做KOL晉身做天王嫂,可信性不低。人間最多利益爭奪的是政界,上屆美國總統大選,英國「劍橋分析」受聘造Meme圖攻擊希拉莉,引導輿論。同屆選舉網上出現大量假新聞,據傳俄國黑客也參與其中。事實如何普羅市民無從得知,於是陰謀論又再盛行。網絡愈開放,暗角愈多,藏污納垢自然少不了。
波蘭年輕導演Jan Komasa以《浴血華沙Warsaw 44》(2014年)打響名堂,他的多齣作品,都圍繞仇恨和操弄等主題,《自殺聊天室》(2011年)已寫網絡空間成為年輕人誘惑之地,《另類神父》(2019年)寫年輕人操弄民情。在Netflix新上架的新作《仇恨網絡》(The Hater)以反派做主角,寫一名年輕人怎樣透過網絡,沒有原則地操弄民情,無惡不作,煽動仇恨,將華沙翻轉,展示出自己對世界的莫名仇恨。這是一齣當網絡成為武器的電影。

無惡不作的網絡宣傳公司
大學法律系生Tomasz甫開場就被校長召喚,他坐在師長對面,緊張兮兮,原來論文被發現剽竊,求情不果,被逐出校門了。Tomasz家境欠佳,但成績不錯,他有一個助養人,每月給他500茲羅提(約1,000港元)。被趕出校門後,他剛好要到助養人家裡吃晚飯,飯席中Tomasz對事件隻字不提,反而說自己成績不錯。飯後眾人坐在沙發上聊天,他悄悄把手機開了錄音,放在沙發邊,不久後說要回家就離去了。過了一陣子,再折道返回按門鐘,說自己漏了手機,原來藉此想知道別人在他背後怎樣說他。匆匆十多分鐘,交代了男主角的性格,他愛走捷徑、心術多,懂心計,為達目標不擇手段。
沒了學位,Tomasz聽到同學在市中心有一空置單位,他反而主動承租。已打好心意賺錢去,他到了一家網絡宣傳公司面試,本來做小弟,幫客人出主意要打擊一個健身美女博主,結果他出謀獻策,一切順利,迅速上位。這一段中,公司高層苛刻無度,階級分明,怎樣做Hashtag、找外援分工給「印度仔」開假戶口攻擊對手,開工前要簽秘密協議,這些描寫都頗為細緻獨到。策略成功,老闆眉開眼笑說:「客戶好開心!」他馬上上位。下一個客戶是城中市長候選人,Tomasz發現他竟然跟自己的助養人夫婦熟稔,於是馬上藉助選去做義工,藉此親近。同時又透過網絡找出極右年輕人,利用他沉迷的網絡遊戲,用匿名身份煽動他要保護歐洲大地,攻擊左翼大愛的候選人。




懂工心計的丁蟹
助養夫婦有一漂亮女兒Gabi是Tomasz一直喜歡的,戲中再穿插他怎親近她,同時為達目的,他可以設局跟市長候選人吃飯後拉到同志Bar,對其下藥再勾引他,製造負面新聞,又可以跟徐娘半老的女上司上床。這主角近似丁蟹,但更具心計,更恐怖的是他製造的仇殺事件,他還在現場出現,扮演救世者。
導演Jan Komasa執導功力紥實,但《仇恨網絡》編劇走了太多捷徑,戲也拍得太長了。Tomasz的深謀遠慮寫得太輕易,只要他瞄上一個人一眼,就知道怎利用他,為達目的,扮鬼扮馬上人家門裝竊聽器,上競選總部扮修理路由器,如入無人之境。為了煽動右翼分子開展仇殺攻擊,他偷偷入槍會盜槍和子彈。社會上真正可怕的人,是怎用一個嘴巴,叫別人為自己賣命,哪用自己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