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歪,我寫的就是字面意思。不知何時開始,多士漸厚,消受不了。
多士,方包切片烤烘,塗上油占奶醬,當然愈薄片愈香口鬆脆,即使中間帶些軟心煙韌,也應該恰到好處。自從台式吐司(其實一樣toast)流行,竟以厚為美,分量嚇人,唯一作用,大概比較飽肚吧。但食嘢食味道,今時今日誰還只求果腹呢?用膝蓋諗諗就明,舉凡月餅、餃子、咖央,哪一種不講究皮薄餡靚?多士變厚,等如配料佔比例變少,脆感變低,係定理。
做改良港式西餐的大廚向我們介紹他研發的蝦多士,甚麼都好,偏偏麵包厚疊疊,不再精緻小點了。朋友率直反映意見,大廚答:「諗住潮流興厚多士嘛。」我知我知,「厚多士」乃幾年前某新移民潑婦駡街「好多事」的諧音,網上瘋傳一時,卻值不值得肉麻當有趣呢?
另一違背初心的是X世代芝麻糊。你知道嗎?糊,米字部,加米叫糊,無加米叫露,所以合桃露、杏仁露係露,組合不同,磨芝麻配炒米方好吃,所以芝麻糊。後來,大家誤會溝了米呃秤搵笨,又嫌澱粉肥,唔臭米氣,遂改為芝麻露,或冒充芝麻糊之名,名不副實。即所謂新派糖水也。
多士要薄才脆,芝麻糊要有米才香,是經驗累積、到目前為止難以動搖的合理烹製法。你笑我老土也罷,食落口,得失寸心知,畢竟別盲從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