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七十後,親歷好幾次黑白轉彩色。
本來,一早有了伊士曼七彩,但黑白菲林售價和沖曬較平,吾輩小時候拍照總忍不住問:「彩色的嗎?」多麼渴望colourful。為了省錢,為了「比較正規」這莫名其妙觀念,直至會考准考證仍沿用黑白學生相,諗番都傻。
電視方面,無綫自1967啟播已經彩色,七十後集體回憶卻睇過黑白機,父母推搪說彩色機壞眼,遲遲才買還加塊茶鏡在前保護。最大開眼界睇利物浦對修爾斯(當年不叫車路士),紅藍分明,不再灰鬥灰。
報刊轉全彩印刷曾被指格調低;後來呢,除了扮嘢,還怎接受黑白新聞圖片?
以為視覺之爭至此塵埃落定?未完,進入PC時代,一樣單色mon先行,一樣有死硬派認為毋須VGA,電腦是工作的──誰告訴你電腦只工作?要娛樂啊!
還有手機,理論上,打電話傳短訊的確液晶跳字就夠,但樂趣豈滿足於夠用?
終於,Apple Watch第一代便直接跳過「彩色的嗎」蠢問題,仲使問?
提起Apple Watch及類似產品,究竟適不適合用作播映平台?Steve Jobs生前批死肉眼不可能習慣手機長時間睇片,結果?煲劇都得呀。要發生畢竟會發生,正如每次對彩色猶豫不決必定執輸,科技固然有時未追趕到,保守想法卻才真正累事。所以,媒體快快tailor made智能腕錶觀看的視頻吧,配合錶面長闊比例、力求簡潔,領先市場。

計智能手機後,下一個媒體必爭的流動資訊平台,應該是智能腕錶吧,屆時只需看硬件能否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