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清真禮拜總堂、雷生春及香港大會堂今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令熱愛歷史建築的我,感到十分高興。
我經常在中環活動,每次沿半山自動扶手電梯上落時,都會注意到電梯旁的一道金色繡花鐵門,它便是回教清真禮拜總堂的入口。從入口走上花崗石梯,映入眼簾的是建築古樸的清真禮拜總堂。禮拜總堂百多年來在些利街默默見證香港穆斯林社群的發展,歷史價值重大。穆斯林的朋友很友善,只要不影響他們的崇拜,我們可以靜靜細心欣賞這座獨特的古老建築。
禮拜總堂東面門廊上方圓拱頂的宣禮塔,線條優美,是昔日呼喚信徒禮拜之用,在本港甚為罕見。清真寺禮拜殿中央的八邊形圓拱頂的彩色玻璃窗,透著日光,令人神往;朝拜牆上有一大兩小的洋蔥形尖拱壁龕「米哈拉布」(mihrab),它們的特別設計有極佳的擴音效果,伊瑪目(回教教長)主持禮拜頌經時面向「米哈拉布」,聲音會反彈到身後的信徒。
雷生春是建於戰前的唐樓,是九巴創辦人之一雷亮的家居,地舖經營「雷生春」藥店及生產藥酒,於本地、廣東及遠至南洋、秘魯、澳洲及美國等地銷售。
雷生春設計匠心獨運,充分利用土地外;弧形的遊廊十分寬敞,既有利於採光和通風,也可供家人聚集閒聊,更為路人遮陰擋雨,是既環保又富有人情味的空間。建築在細節處理方面也非常講究,大門立面的水磨石外牆,巧妙地以線條勾劃出大門飾面;通過大木門,就見到「雷生春」招牌,層層遞進;門窗使用壓花玻璃,氣窗的窗花飾以幾何圖案,大家日後參觀時不妨多留意它細緻的設計。
至於1962年落成啟用的大會堂,設計平易近人,音響設施一流,並將優美維港景致帶給使用者。大會堂用於普及藝術表演、博物館展覽和圖書館,當年除免費開放博物館展覽和圖書館外,並以相當於電影院前座一元的票價作藝術表演門票收費,成功把殿堂級文化藝術活動帶進社區,開拓港人藝術視野,也造就本地藝術工作者發揮機會,是實而不華的文化藝術交流平台。我年少時跟隨青年會口琴隊在大會堂演出,親身體會過音樂廳世界級的音響效果。
建築上,大會堂沒有華麗的古典裝飾,只有簡約幾何線條,從多角落都可以找到美麗的攝影構圖。大會堂集文化活動與市政服務於一身,與香港市民一起成長,她不但會繼續傳統使命,也為香港活的文化遺產加添色彩。
香港歷史源遠流長,無論地下的考古遺址,或地上的古蹟,都盛載豐盛的歷史文化內涵;往後會繼續透過專欄與大家分享更多文物和歷史建築的故事。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