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評論員咁耐,一直都相信,有一件社會事件發生,千祁唔好立即跳入火炕嗰度做即時評論。原因係,呢個世界好複雜。社會事件之背後,必然有好多唔同因素交織而成,太早下定論好容易錯判形勢,做錯分析,甚至影響日後的決策。
台灣地方選舉之賽後分析,亦應作如是觀。以高雄市長選舉為例。好多香江人士睇到韓國瑜(相)佢來勢洶洶,外表又太平凡,講嘢又唔知講乜「韓流」,無理由贏,一定係English Choi政府工作太差。查實選後爆料至知,「韓流」後面梗係唔止韓國瑜一條友做啦,原來佢背後係有王金平呢位藍營大佬幫手,響南部地方整合勢力所致。咁以金平叔之食力,同呢班南部的地方大哥一定傾得好掂,係未?
地方人脈響寶島選舉,非常重要。台中市之選情又係點呢?原本嗰位市長佳龍哥,政績冇咁多,但未至於一無是處,所以有民調都話佳龍哥同藍營候選人盧秀燕好有機會打成平手,勝負係一萬幾千票之事。點知去到選戰後期,原來台中市內嗰啲地方派系忽然傾好晒,佢地又同藍營傾得埋,一拍即合,於是去選戰後期,佳龍哥都知道自己都凍過水矣。
所以睇今次選戰,人地綠色執政咗兩年幾,基本上政績唔夠多係一個重要因素,同樣其他因素包括候選人質素、地方派系整合等等,都係重要因素。所以響睇台灣之選戰,唔好用香港嗰套框架去睇其他地區之選舉,咁就好容易分析錯晒。
最後亦有人批評,今次English Choi響選戰方面出現了戰略失誤,確實係搞到選戰出晒事。一個例子就係台北市。因為English Choi上台之後,都係好親近某個派系嘅人,成個辦事作風都畀呢個派系嘅人所綁架。於是就響台北市嗰度,唔肯同柯P講數,而係決定去支持一個自己人文智哥出選。一出選,文智哥就出晒事,根本上就點樣招數都用盡,亦係冇辦法抬佢上去。
有一些智者有講,綠營執政之後,形勢好差,縣市選舉都應該輸少當贏。誰是朋友,誰是敵人,邊啲係主要敵人,邊啲係次要朋友,都要計清楚。因為高雄、台中、新北似乎都有輸嘅趨勢,咁樣形勢之下,係未應該放軟些少手腳,等柯P贏選出台北市,總好過台北市,呢個咁有指標性之地區都輸埋畀藍營呢?
去到選戰後期,有人進諫之後, English Choi不為所動,因為佢地擔心柯P贏咗之後,佢可能會劍指總統之位,對 English Choi連任不利。於是響呢個考慮之中,加埋文智哥到底都係自己人,於是English Choi最後都決意支持文智哥,令綠營基本盤回流,結果搞到柯P之選情緊張,幾乎輸埋。
呢件事睇到,English Choi見到戰略出錯,文智哥點都唔得,係未應該及時轉變策略定係硬食到底呢?大家不妨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