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在本欄提及屏山鄧族經過多年的努力,梳理宗族源流和發展歷史,完成族譜修編的浩大工程。屏山鄧族完成族譜修編後,隨即與古物古蹟辦事處合作,修復屏山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的木主(即神主牌),這是另一項承傳氏族文化的重要工程。
古人為祖先神靈立木主,安放於祠堂供後人拜祭,以傳承慎終追遠的精神。「木主」顧名思義是以木製成,設有台座,木牌上的文字貼金,記錄先祖名諱、字號、世系、官職品位、夫人稱謂等;有些祠堂的木主在背面更設木舌,書有祖先和夫人的生卒年份、祖先生平和成就等,這些資料都是寶貴的歷史研究素材,後人亦可以從中了解家族的歷史。
屏山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是屏山文物徑上其中兩座法定古蹟,均是三進三開間兩天井的布局,並飾有嶺南傳統建築特色的木雕,灰塑、壁畫等。在屏山鄧族支持下,屏山文物徑於1993年開幕,是香港首條文物徑,全長約1.6公里,串連包括祠堂、書室、廟宇、古塔、圍村、土地公、民居等十四處古建築,當中五座已列為法定古蹟。
這次古蹟辦與屏山鄧族合作,分兩階段修復共314個安放在屏山鄧氏宗祠和愈喬二公祠的木主。首階段先修復鄧氏宗祠的124個木主,接著是愈喬二公祠的190個木主。古蹟辦70多位文物之友參與這項工作,傳承修復傳統木主的技藝。\
木主復修必須非常專注及細心,開展工作前,需先舉行木主「退神」儀式。接著文物修復專家評估木主的狀況,擬定相關方案,經反覆測試,確定最適合的方案後才進行修復。
復修的第一項工序是清潔木主,這是複雜的工序,木主面積小和字體細,塵埃多積聚在字縫間,需要用微型吸塵機、小掃子、小型馬棕毛打磨器等清潔;待清潔完成後便進行補色上彩及貼金箔程序,貼金箔是另一項具挑戰性的工序,木主的字體細小,字邊幼小,貼上金箔時必須避免風吹,相當考驗文物之友的耐性和專注力。
由於木主復修必需在秋祭前完成,復修工作於炎熱的八月在祠堂內開展。雖然祠堂的嶺南傳統建築設計提供極佳的通風環境,鄧族人更準備了冷風機為大家降溫,復修工作仍然不輕鬆。文物之友在炎夏中用心學習和耐心工作,他們的表現和復修水準令專家和鄧氏族人相當感動及讚賞。復修後的木主,在傳統「安坐」儀式後,已重新安放在祠堂神龕之中。
第二階段的木主修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文物之友在專家的指導下,努力地復修愈喬二公祠的190個木主。大家在參觀屏山文物徑時,若遇上他們在愈喬二公祠修復木主,也請為他們打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