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物質充裕。年輕一代沒有迫切的經濟壓力去「俾家用」、「搵錢開飯」或供養弟妹。因此,他們在擇業時可能未必把經濟因素放在首位。愈來愈多年輕人講興趣,愛自由;喜歡做一些長期散工,俗稱「炒散」;或許予人-種不夠上進的感覺。
近年來,不少年輕人都嚮往工作假期,到外地一邊遊歷,一邊工作。他們在海外的工作經驗,例如耕田、放牧、帶小孩等,往往未能有助於他們回港發展。更有趣的,是有些年輕人在外國的餐館充當侍應,回到香港卻不願去食肆工作,怪哉?
當了十多年獵頭人,筆者早已學懂了尊重不同人士的事業發展取向。某某想平平凡凡,自由自在地度過一生,筆者當然尊重;某某卻想幹番大事業,買樓、買車、買遊艇,筆者亦會欣賞。如果人人都想當CEO,社會必然會變得十分殘酷。故此,筆者不會輕易批評年輕人不夠上進;反而常指出,想自由卻又想上游,難免會有些矛盾。若年輕人能選擇一條對自己及家人負責任的事業發展道路,踏實地工作,已經足夠了。負責任者,則要願意承擔自己所選擇而帶來的後果,不要埋怨別人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