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6-21 06:00:00

昂山素姬

分享:

大部分港人都希望香港戾氣少一點,社會寬容一點,大家可以安居樂業,但求兩餐溫飽。近年社會上冒出的激進派年輕人,只屬少數,他們是理想主義者,為著理想可以拋開現實。但是理想是否可以落實?怎樣落實?很可惜這些統統不是他們認為關鍵的問題。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無人不曉的緬甸民主鬥士昂山素姬,或者正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例子。昂山素姬一生追求民主,多年來被緬甸軍政府軟禁在家,與丈夫和一對兒子長年分隔兩地,亦從來未有動搖過她對民主理想的堅持;寧願拒絕被放逐以獲取個人自由,亦要留在緬甸為民主理想抗爭到底。這是成為緬甸背後真正執政者之前的昂山素姬。


昂山素姬真正執政後,國際傳媒和人權組織開始對她有所不滿。例如在羅興亞人的問題上,人權組織原本寄望昂山素姬執政後,會保護這個因宗教原因而長年在緬甸受欺壓的少數族裔,但現實是欺壓和迫害從未停止。昂山素姬在執政前,是在野反對派,當然可以只談民主理想,但執政後需面對國家現實環境、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堅持理想談何容易。


放諸四海,現實和理想之間存在著廣闊的鴻溝。無論年輕人有多完美的理想,亦無可能無需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把理想落實。須知道現實世界不同持份者的利益縱橫交錯,相互影響,任何改動都也許會導致牽一髮動全身。所以當這代價化身成為意想不到的問題,引致更不能接受的負作用,這都是現實上必須考慮的。實際上落實心目中的理想是必需尋找出可行的道路,一定要踏踏實實一步一腳印去行出來,有如摸石過河,不能天馬行空只空談理想。任何一個人都是要親自走過這艱苦的過程才能成長,才能理解要妥善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鴻溝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只能盡能力把這鴻溝縮減。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