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從4、5年前開始,兒子同學獲慈父贈送10枚比特幣作為生日禮物,其時價格大概為百多美元吧,引起了我對這嶄新貨幣的興趣,好奇心驅使下也作了些研究,得出結論是仍有可為,當周邊朋友問起比特幣的看法時,便會答曰可小量下注,並揚言必破1,000美元大關,但斷斷料不到會升到今日的萬多兩萬美元水平,大失誤的程度,就一如在騰訊(700)1拆5前已食胡的境況一樣慘無人道。
比特幣所以炒得起,主因是其稀缺性、只局部在小圈子內流動、及發行量會封頂等,但更大的原因是已嵌入了炒供求的莊家操控特性,一如股市中的莊家股,明知其帳面值只為1毛錢,但在炒供求下,股價可以上到十幾元、甚至百元之譜。
比特幣地位並非不合法,但又不可視為合法,特殊地位的優點,是不少商家都已認可為交易貨幣,就連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亦都正式納入買賣,增加了持貨者及炒家信心。缺點則是老生常談,包括各國政府的政策封殺、網絡保安及交易平台風險等,但確實又具另類交易及隱蔽身份的微妙角色,判其死刑又談何容易。
比特幣價格取決於兩大環節,其一是大莊家何時開始散貨。最新資料顯示,不足1%的持有者已坐擁近三成的比特幣貨源,其他入市者也大多只是小量介入,斷不會作巨大投資,令供求關係鎖得甚緊;其次則是開發成本,去年新發量為80萬個左右,全年挖礦總成本為15億美元,折算每個成本不足2,000美元,現價不計挖礦設備、即可大賺近7倍,挖礦者怎不趨之若鶩?!
目前比特幣已發量約1,670萬個,總市值2,800億美元,相當於騰訊市值六成,以一個知名度高企的單一市場總值而言,其實不算太大,而已發行量距離2,100萬個最盡發行量亦漸漸拉近,未來開採難度又呈複式遞增,意味所需電量成本不斷提高,若價格不續升甚至回落,挖礦者便會因風險漸大而停工,屆時價格更只取決於圍內的單打獨鬥,人為味道更濃。
比特幣炒賣者以往只會透過不同交易平台入市,而芝加哥市場正式讓其登場,必會吸引更多以往不敢犯險的投資者入市,雖則引入期貨交易可提供沽空機會,但在吸引流通初期,相信莊家不僅不會大手沽貨,尋且還會不斷挾升吸引新客入場,直至用盡發行量、有高風險基金入市、又或單位拆細之時,方才衡量是否爆煲也未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