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是近年來最熱門的斟購對象,而時富金融(510、下簡稱時金)一波三折的賣盤個案,最終則以變奏重新上路,市場即時反應流於失望,但細心推敲背後動機及部署,似反是切入的大好時機!
早在2014年,天津濱海建投已曾探盤斟購時金不果,其後內地巨賈泛海集團則於2015年初再斟,但最後則戲劇性地被母公司時富投資(1049)的股東特別大會否決了;再到去年7月,第三個新買家新恆基集團出現了,但經歷了長達9個多月的待批過程後,最終又臨門一腳變奏,改由新恆基向時金認購8億多新股、佔權一成七而成策略股東,但由於認購價0.28元較之前全購價0.51元低了大截,故令時金上周五復牌後面對失望拋售,惟仔細想想,其實這次變奏更顯雙方用心良苦,未來大炒商機處處。
大量中資財團近年正積極尋求券商股殼,而時金已有數十年歷史,且在中、港股市同見活躍,名字在大媽大叔耳中響噹噹,肯定獲不少潛在買家垂青,最新身價也較9個月前上升三至五成,所以現時每股合理身價最少為0.66元,就算以同業平均市帳率計,每股亦起碼值5毛,亦即正正是之前全購出價,但為何大股東偏偏不另找新買家叫高來賣、而同時財雄勢大的新恆基又苦纒不放?
新恆基絕非省油的燈,內地脈搏極佳,軍方關係良好,業務廣涉投資管理、基建、貿易、及生物科技等,總資產達2,000餘億元,而搞今次收購則花了9個多月的時間仍未到手,且相信不少友好都早已坐定重貨等新君入主,若最終一事無成,實已丟了天大的臉,而今次改以策略性股東身份入股注資,便具有暗作補償、重新出發的另闢芳徑含意!
事實上,不作全購也非壞事,起碼不用再等冗長的過關期,最新變奏的未來發展可能是新恆基再於市場不斷增持,以其雄厚背景及策略股東身分,為時金帶來大量內地業務商機;又或稍後母公司再找另一新買家接下時金控股權,實行雙翼齊飛拍住上,以新恆基首次涉足香港股壇的視野去看,往後必是好戲連場,何況時金股價早已因等候收購而預先大滑坡,周五當日經大成交後,貨源亦已重作大分配,當下市值僅十多億元,在大變奏後炒上幾個開並非難事,所以結論是兩個字: 抵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