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本地小店推廣平台「LOKO 」的訪問,心情有點激動。可能我一向也有小店情意結,我認為社會要保住小店,才夠多元化,不然就千篇一律,缺乏味道。當年創業的時候,我們曾經想自發做一個「守住小店」的推廣活動,但因為資源所限加上做客戶的工作太忙碌,最後無疾而終。但後來我們還是在一些客戶的廣告中,加入「守住小店」的信息。
我的小店情意結,對我創業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集團也可以說是一個小店平台,因為我們是由25家小型甚至微型的營銷服務公司組成。經營小店的確很困難,這在我創業初期便有很深刻的體驗。我們從4個人開始,即使我不出糧,公司的盈利也很有限,當年收到的股息,跟我30多年前大學畢業時的年薪便不相伯仲。
規模效益和網絡效應在於商界,重要性可以媲美牛頓的萬有引力。很多行業,如果缺乏規模的話,根本沒有競爭力。但我打工時的經驗,讓我發現小店也不一定經營困難。我曾經管理一家只有13人的公司,當時無論工作氣氛或盈利狀況也非常理想,這令我體會到在一個大型集團下的小公司,既有大集團的資源和品牌,也有小公司的靈活性和效率,在廣告行業來說,可能是最理想的經營模式。
一個非常肯定的長期趨勢是,大企業提供的職位會下降,而中小企的數目和提供的就業機會卻在上升。現在無論市場環境、社會風氣和科技發展,也為小店提供較有利的生存條件。任何行業,只要能發掘新的,更有利於小店的商業模式,就有條件去「保住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