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的「Just Do It」30周年廣告,還帶出一個重要議題──廣告應否涉及政治?應否涉及社會議題?
我不認為這支Nike廣告涉及政治,Colin Kaepernick是抗議警權過大,濫殺有色人種而在比賽中拒絕向美國國旗、國歌行禮,是社會議題多於政治議題。我認為除非是政治廣告,廣告應迴避政治議題。企業不是政治團體,政治表態不是企業的社會功能。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在政治議題上都很分裂,即使在同一個企業,員工也有不同的政治立場,政治表態即使能爭取到部分消費者的支持,也必然會造成內部分裂。
至於社會議題,我認為要看品牌的使命和價值觀,如果有效宣揚品牌信念的話,可以放膽表態。有些社會議題涉及普世價值,比較容易有共識,品牌當然可以安心地發聲。即使某些社會議題具爭議性,但如果涉及品牌的價值觀,也不應有所迴避。
這種表態才能突出品牌能堅守信念,像Nike面對杯葛仍無所畏懼。爭議也令消費者留下更深刻印象,現在資訊爆炸,消費者對大部分廣告都印象模糊,爭議帶來很多免費宣傳,能在資訊大海中突圍而出。大部分品牌都不需要所有人支持,甚至不需要大部分人支持,只要有小部分忠實的粉絲,已經有很好的成績。蘋果幾乎沒有一個產品的市佔率處於領先地位,但市值卻有比對手高很多。
如果以商業計算來說,Nike這支廣告風險也並不高,品牌的海外銷售遠比國內高,外國人只會欣賞背後的價值,不理會這愛不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