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車後很難上車
樓市在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基本上有波幅沒升幅,高低位相差最多也只是一成左右,每次樓價創新高後很快便回落,之後不久又反彈。樓價今年終於有明顯的跌勢,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從年初的186.19,到上星期169.35,已經跌了9%,與去年高位比較更跌了一成多,而且跌勢未止。
最近有些朋友慶幸早前賣了樓,現在賣的話會賺少很多。香港上一次漫長的樓市熊市是1997至2003年,7年間下跌了七成。我認識一個人在1997年樓市下跌初期賣了樓,當時人人都說他好眼光,但他最後都沒有再買樓,25年來都租樓,租金支出足以在現價全資買一層中價樓。如果他當初沒有賣樓的話,現在單位已經供滿了,而且比起他當初的賣出價,仍有逾倍的升幅。
很多人在樓市落了車後便再上不到車。賣樓後樓市上升固然難以再買,即使樓市下跌也不一定會再買。他們容易被自己的「成功經驗」拖累。賣樓後樓市繼續下跌,會沾沾自喜。當樓市見底回升,會認為是大跌市之後的反彈,當樓價繼續上升,他們認為不值得買,因曾經很便宜。當樓價調整時,慶幸自己沒有買,並相信會繼續跌,當樓價再回升時,又嫌樓價太貴了,到最後再也買不起自己想住的樓。
我不排除有些人能摸到樓市的頂或底作買賣,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心理質素做這高難度動作。樓市跌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繼續供樓,只要不斷供,銀行便不會斬倉。如果樓市下跌令自己心理壓力太大的話,便不要瀏覽樓市資訊好了。反正20至30年後供完按揭,這仍是一個價值不菲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