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伯格最近在一個演講中說,他很喜歡引用一句說話,就是「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樂觀主義者,另一種是悲觀主義者,樂觀主義者傾向會成功,而悲觀主義者通常會正確」。
他說悲觀主義者,會找尋相關數據,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而最終也真的會正確。 但樂觀主義者,會嘗試找方法證明自己的想法可行,在過程中雖然會犯錯,會被其他人質疑,但在不斷嘗試中,還是有機會令想法成真。
我自己也常說,樂觀者看到機會,悲觀者看到問題,所以我永遠都選擇成為樂觀者。在心理學上,也有自證預言現象(self fulfilling prophecy),事情的發展在自我強化的過程中,最終和自己的預言相符。
我是一個盲目樂觀主義者,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我也找到樂觀的理由。在創業的過程中,我不斷被潑冷水。很多人跟我說廣告已經是夕陽行業,不會有太大的希望。有人說廣告人對公司的忠誠度低,共享成果的結果是,分享完成果後便會一走了之,一樣留不住員工。更多人跟我說我們的「變態員工福利」會被濫用,讓我們倒閉收場。也有人說初創企業要經營多個品牌很困難,以集團形式經營多品牌是行不通的。
它們都是一些善意的忠告,但我還是一意孤行,結果我們的業務還是每年以雙位數,甚至三位數的速度成長,員工的流失率在業內也屬於低水平。
我認為選擇做樂觀者,即使最後未能成功,人生還是比較豐盛的,因為我們每天都活在希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