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8-02-05 06:00:00

5.0

分享:

雖然筆者覺得上周市場會沖高回落,是「尋找賣點的一周」,但我沒想到這個「賣點」就出現在上周一開盤後一小時。從上周一開始,盤中不斷出現「閃崩」式跌停,且家數愈來愈多,上周四更是有超過200家股票被封死在跌停板上,各大指數連續暴跌,儼然是股災5.0。


引發股份大規模跌停的,其實還是老原因:去槓桿,只不過這次輪到了信託。監管層叫停了一倍槓桿以上的信託計劃,這使得原先大量高槓桿的信託產品,到期後無法續作,只能選擇清盤。而由此引發的暴跌,又成為壓垮不少「大股東質押」 的最後一根稻草,從上周二開始,就不斷爆出有公司大股東質押跌破平倉線的消息,市場恐慌情緒愈演愈烈。


由於有「不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這一監管底線,這種股份大面積跌停,顯然已經是系統性風險的先兆。從周末的輿論導向看,管理層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媒體開始頻吹暖風,並組織證券商進行了專門的培訓,我估計,這一波的平倉風險,有可能在本周得到緩和,市場也有望在連續暴跌後得到喘息的機會。


但是,也不能不承認,前幾年金融創新所產生的高槓桿帶來的危害確實是巨大的,從2015年的股災1.0開始,直到上周的5.0,每一次暴跌,背後最主要的元兇都是槓桿。

adblk6


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如果我是監管當局,雖然會為了不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而做出適當讓步,但面對這一輪又一輪的股災,我一定會更加堅定去槓桿的決心。所以,我認為,在去槓桿完成前,股災6.0甚至7.0,仍然可能會在未來某個時點再次爆發。


如果上面的推論成立,那麼,低估值藍籌依然會是接下來市場的主旋律,小票難熬的日子或許還很漫長。